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体是师生的课堂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指导性、激励性和示范性。
学生将教师“幽默风趣的”、“关心爱护的”、“激励性的”和“简洁明了的”语言列为最喜欢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而将“污辱人格的”、“讽刺挖苦的”、“蔑视、歧视的”语言列为最讨厌的课堂教学语言。从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生都具有极强的自尊心,把自己的人格放在首位,他们有维护自尊的意识和要求,能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来辨析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运用得当,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靠教师的语言去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激励性的口头评价可以说已经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处于学生阶段还是已经工作的工作者,他们对激励性的口头评价都是需要的。在学生阶段,老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口头评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工作阶段,上级领导对员工的激励性口头评价也可以对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所以说,无论人类处于何种阶段时期,他对于激励性的口头评价都是有一定需求的,都可以对人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人的积极性,使其充满活力。所以说在小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是非常应该受到重视的。激励性语言,就像一碗心灵鸡汤,带给学生心理抚慰的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了克服学习障碍勇气的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