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她在夕阳里。我看她,背景是绚丽的晚霞,太阳不会那么快落下。妈妈不在了,我站在了夕阳里。在这儿,我一眼就看到了夜,看到月光,看到生命的终点。”
最近在敬一丹的新书《床前明月光:为亲爱的妈妈送行》看到这句话,一下就被戳到了泪点。
我觉得敬一丹是幸福的,和母亲一直相处愉快,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老人也活过了90岁,这在今天的中国也是高寿。她母亲离世时她64岁,经历所有中老年人都必须面临的现实:自己慢慢变老,父母已经变老,岁月把“老、病、死”直接推到面前。
我的母亲早逝,那年我还在读高中,还没有踏入社会,就像一个躲在拉上窗帘的房间里的小孩,偶尔会拉开窗帘,看见一线窗户外的景象,窗外的一角很美好,阳光雨露让人向往。然而母亲的离世让这个小孩一下子感受到了乌云笼罩的低矮天空,看到了狂风暴雨的世界,无情的闪电一下霹进他的内心,内心世界的家庭岛屿坍塌了。从此,这个小孩一直迷迷蒙蒙的活着,在命运的波涛中随波逐流。
五一假期期间,大舅离世,我回去参加葬礼。见到了很多年不见的母亲那边的亲戚,血亲的相似容貌再一次唤起我对母亲的深情思念。这么多年了,母亲的音容相貌,母亲离世后安详的样貌,一直深深刻在心中。
小时候我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哥哥姐姐长大去外出读书工作很少回来,父亲工作原因经常离家,印象中我对母亲一直很依恋。母亲的离世对于一个还没成年的高中生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我的内心从此支离破碎。直到婚后有了孩子,随着孩子长大,我内心的家庭岛屿才择地重建起来。时间能够抚平一切,但是那个被闪电劈碎的内心岛屿,那个废墟依旧是一片荒芜。
清明回老家拜祭逝者,和一位叔叔聊起往事。我告诉他,我已经从母亲离世的打击中走出来了,时间已经抚平了一切,我们在努力地活得更好。
是啊,我们必须努力地活得更好。那么多年了,我都没有勇气真正去面对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年又一年了,母亲坟前的杂草铲了一次又一次。恰逢母亲节,是时候在内心中举办一场送行仪式,真正为亲爱的妈妈送行。送别妈妈的过程,也是认识生命的过程,就像敬一丹说的那样,“认识自己,认识血脉,认识时光,好像对失去有了更多的理解,对眼前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