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纵,怎么样?
先生说:不错啊!但不如贫穷而能乐道,富有而能谦逊好礼。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和玉石一样, 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磨光。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先生说:赐啊!可以和你开始讨论《诗经》了!告诉你这些而能明白别的。
○谄:谄媚,卑屈于人,穷而多求,所以易谄。
○骄:矜肆,傲慢于人,富则多恃,所以易骄。
○何如:一般都解作如何,《论语》中何如两字基本可以按此解说。
○赐:子贡名,先生对弟子一般都称名。
○诸往:杨伯峻老师认为,此处的“诸”相当于“之”。往者,已经说过的事,为已知事。
○来者:没有说过的事,为未知事。
[愚悟]
子贡曾货殖,即做过买卖,大概也是先贫后富,也曾努力避免谄骄,以为能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必定已是难得之极,所以有此一问。的确,贫多求,所以容易谄媚,富有恃,所以容易骄纵,一般人处于贫富之中,而不知道如何自守,所以容易犯这两个毛病。
先生认为能做到无谄无骄,的确已是难能可贵,但仍只是自守之道,没有超越于贫富之外。如果能做到贫而乐道,忘记了贫穷;富而好礼,安于处善,乐于循理,富贵而不自知,那样就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此处贫而乐后面,另有《论语》版本有道一字。
子贡听了以后,知道了理之无穷,虽有所得,但不可自足,所以引用了《诗经》淇澳中的诗句作比喻:做骨、角的先切后磋,做玉石的先琢后磨,如此反复,精益求精。先生与子贡谈论一件事,而子贡能悟及诗,知道凡事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自勉,更求精益,所以表以赞许。
《论语》中凡是说可的,都是仅认可其有所成而有不尽之意,学者宜注意。
朱子根据这段师生的谈话,更是提出深戒,学当有先后,如先切后磋,先琢后磨,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更求精益,但也不可好高骛远,不察自己切身的毛病。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先生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患:担心。
○知:了解。
[愚悟]
君子求成于自己,所以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若不能知人,则是非对错不能分辨,所以为患。
这一句在《论语》还会出现好几次,句子略有所不同,但意思却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此章话语虽短小,道理却重要。
在《卫灵公》篇还会进一步谈到君子虽不求人知,但若在世而无名,则有失君子之实,未必真称得上是君子。所以君子有名,自然而成,非刻意而为,此处先略带一下,以免一事无成、一无所名,反倒以君子自居之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