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中醒了,当成一场幻化,那幻化就如同,《娑萨朗》的流浪汉那样,根源在于执幻为实的心,对梦中的景象,执幻为实的时候,落入圈套,就出现了心中生起的恐惧,哪怕一丁点的背离,都是十万八千里的,所以,梦境让自己及时地反省昨日心的偏离。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弱点,明白自己在心性上的弱点,是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的。不要有任何自我标榜的东西,不需要有那样的标签的。有任何对相的执著,哪怕是一种外表看起来冠冕堂皇的。比如,看看昨日的日更,就发现了心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是因为错觉成幻境而已。让自己昨日当成一个反面教材,昨天的日更,不删,以此为戒。
同时,是一种提醒。所有的喜悦也罢,所谓的各种心也罢,着相便差。所谓的各种心,都是不同的幻化,是无常的,都是心中的念头,都是过眼烟云,都是不要执著的。要保护好自己的心,不要过于显露。和光同尘。
那些境出现,可以当作是一种考验,一种从弱点入手,源于心的有漏。境的生起,源自于心的贪念,不管贪什么,都是贪,都需要当下心中的反省和舍弃。比如,对于昨日的言论,看起来是好的,好像没有毛病,其实,那样是另外一种执著,而真正需要做到的,是一点都不要有执著的。那口气太大了,跟真正的方向背道而驰。落入了二元对立,和一种表面看起来好的外相上。那是最应当打破的时候。需要打破的仍然是一种执著之心。【偏执到极端,错觉成幻境。正慧斩虚妄,无执亦无惊。时时当警觉,护持身与心。】警觉之心很重要,面临外境,无论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警觉都是必须的。
当心中有些什么执著的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魔境,那都是心魔的显现。是因为欣求心招致的。当心贪功着相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念头,也都是招致这种境产生的原因。哪怕是一种对真理的向往之心,也是不要过多的去提及的。因为那样无益。需要做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是回到平常心之中。而不是有一种貌似伟大的外相的追求,那种追求仍然是在心外的。只要心逐外境,就不得自主。
【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
梦境是一种提醒,它的出现,仍然是自的幻化,是因为心的偏离,哪怕一点弱小的念想,也是要放下的。当下忏悔和反省,当下放下,心中不要有执著。这样就发现,原来昨天的那样口气,是偏离了初心的,是着了相的念头。清净心本无染。没有那些所谓的使命,所谓的要如何如何的心,那都是一种偏执。
境的显现,是源于心。所有的障碍都是发自心。当你表露心中的什么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了,因为一切都在心内,逐外境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心对外境起了一点点的贪执,是起了分别心,比如善恶之相的分别的,哪怕丁点细微的,都是陷阱。而有时候披着外衣的善的所谓的言语,那是一种执著,是外道。
所以,【正见】非常重要,心要不偏离。守住正见,对一切外来的诱惑披着某种外衣的到来也好,对有着诡异之相的梦境也好,都不要去执著,它们源自内心的贪恋和恐惧的习气的显现。告诉自己弱点在哪里。
奶格玛千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