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宝三年)之间,是王维隐居于长安附近终南山期间所作。王维本身聪慧,很早就入仕,但长期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当时的他可能因政局变化无常等因素逐渐消沉。在隐居终南山期间,他纵情山水,以诗言志,创作了《终南山》,通过对终南山雄伟景色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从大处着笔,夸张地描绘了终南山的雄伟气势。“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它高峻得似乎接近天帝所居的天都,山脉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海边。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展现出终南山的磅礴气势,给人以雄浑的感觉。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进一步渲染山之宏大。终南山的中峰划分了不同的区域,阳光照耀下,众多山谷的明暗变化也各有不同,这体现出终南山的广袤,不同区域景色各异,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诗人身处山中的感受。诗人回头望去,白云已经合成一片,笼罩在身后;当走进雾气弥漫的地方,却又看不见雾了。这一“回望”一“入看”,细腻地描绘出山中云雾的变幻莫测,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美感。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人想要找个人家投宿,只能隔着水问对岸的樵夫。在描绘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之后,诗人以这样一个情景结尾,使全诗在雄浑壮阔之中又增添了生活气息。同时,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诗人在山中的经历。
整首诗以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终南山的壮美景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