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山千黛书评——社科类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读书
董每戡的中西戏剧发展简史,追本溯源,文学性与演剧性并重

董每戡的中西戏剧发展简史,追本溯源,文学性与演剧性并重

作者: 山千黛 | 来源:发表于2019-11-26 17:35 被阅读0次

    董每戡的戏剧史写作思路

    董每戡先生是著名的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他的著作《说剧——中国戏剧史专题研究论文集》、《五大名剧论》等都是在学界很有影响力的作品。《中国戏剧简史》和《西洋戏剧简史》也是董每戡先生的代表作,均初版于1949年,是先生基于在国立东北大学教授相关课程时的纲要和讲义整理充实完成的。

    董每戡先生是一位坦诚实在的学者。虽然先生在序言中坦言出版这两本书都是“为稻粱谋”,但这一目的丝毫不影响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两本书中对戏剧史的分析和讲解非常扎实。先生的行文也是言简意赅,毫无赘言,比如《西洋戏剧简史》中介绍十八世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先生仅用十二个字“好利,常敲诈人家,因此成富翁”就把这个人的形象展示出来了。

    对于戏剧史这样的专史该怎样来写,从董每戡的两本戏剧史中可以看出他的观点。

    首先,他注重史事的论述,而非停留在简单罗列史实的流水账状态,也不用过多的修饰来掩盖核心内容的不足,认为“绝不能以转移阵地来掩饰城池失守”。所以他说中国戏剧简史更像是中国剧史论略。

    其次,他注重戏剧中表演的成分,提倡戏剧研究要做到文学性与演剧性并重,相对于其他学者注重词曲文学赏析的研究思路,他更关注戏剧在表演形式方面的发展,因此他所写的这两本书,定位都是“戏剧史”而非“戏曲史”,侧重在“剧演”形式的研究上。

    最后,他注重与其他同类书籍的差别化,不愿重复他人的研究内容,看到其他研究者把重点放在宋元戏剧上,他就把整个中国戏剧发展史的研究范畴拉长到史前时期朴素的民众歌舞起源到民国时代新兴的话剧,从更长久的历史时间线来分析中国戏剧的兴衰演变过程。而对宋元戏剧的论述,却做了简化,做到“人详我略,人略我详”。即使谈到相同内容,他也尽量换个方向讲,找出新意,讲一些别人没讲过的内容。

    正是因为董每戡坚持以这样的方式来写戏剧史,所以戏剧的演剧性得到了学界更多的重视和研究,他的《中国戏剧简史》和《西洋戏剧简史》也成为戏剧研究的经典作品。

    从时代精神、社会意识的历史背景中分析戏剧形式变化

    虽然中西方分别发展出了形式各异的戏剧形式,但有一点不变的是,戏剧作为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并且是一种贴近民众的娱乐方式,始终体现着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的特征和变化。董每戡就善于从时代背景和精神需求入手去分析特定时代的戏剧形式特点。戏剧形式的起源、演化及衰落,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影响。

    对于中国戏剧的起源,董每戡提出“戏由舞来”的看法,即先有歌舞,后有巫歌巫舞,之后产生了戏剧。他认为,“歌舞之生自生民始”,史前时期的人民基于觅食、战斗、求偶、祈禳等需求,就已经发展出了早期的歌舞形式。随着宗教观念的产生,在洁身保健、祷疾求瘳、消灾除祸、求雨救旱等情况下,有了祭神的需求,原来的歌舞便发展成了先秦时期的巫歌巫舞。根据陈梦家总结的舞字字形的演变图也可以看出,巫字是由舞字简化发展而来。再后来发展到汉魏六朝时期的百戏,简单的戏剧形式慢慢兴起。从巫歌巫舞发展到戏剧,也体现了从娱神到娱人的时代需求的转变。

    西方的戏剧起源和宗教需求分不开,最早是在希腊用于祭祀掌管葡萄和丰收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或者歌颂战争的胜利,形式主要是庄严肃穆的悲剧,主要目的是娱神。喜剧最初是祭神庆典中悲剧之后的附加表演,而后由于国势渐衰、民众人心浮动,喜剧才发展为主要形式,让民众欢宴醉饮,重点是是娱人。悲剧和喜剧形式先后发展起来,都体现着当时的时代需求变化。

    可见,中西方戏剧的起源,都反映了时代特点。不仅是戏剧的起源,戏剧形式内容的变化,也都如实反映了时代特点。

    比如在《女王与苏丹》这本书中,作者通过马洛、莎士比亚的戏剧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分析了伊丽莎白时代新教信仰下的英格兰同伊斯兰世界的合作给民众带来的思想冲击。如果没有这样的时代背景,马洛和莎士比亚也就无法创作出那么多表现土耳其人、摩尔人、犹太人形象的作品。

    同样道理,为什么在明末清初时期,雅部逐渐衰落、花部发展起来,“雅声衰、俗乐兴”?董每戡指出,这正是因为昆曲发展到后来越来越远离大众、词曲华丽、过于风雅华靡而无新意,逐渐失去了自然活力,而花部中的秦腔、汉调、皮黄等正胜在灵活风趣、贴近民众,“随口诌成,不经文人笔墨,无当于大雅”,让大众喜闻乐见,才适时发展起来。

    董每戡把民国时期的话剧作为中国戏剧的新生期。话剧能在民国时期引入并发展起来,同样贴合时代精神需求。作为不同于以往戏剧形式的文明新戏,话剧在宣传新思想、反对旧礼教、唤醒民众革命意识等方面,的确打开了新局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董每戡本人就在话剧创作和演艺方面投入了很多心血。在抗日战争时期,董每戡曾经积极参与戏剧救亡宣传,组织剧社、创作并上演抗战题材的剧目。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话剧发展之上也很好理解。

    戏剧艺术有它的生命力,但也要在适合的时代土壤里才能发展壮大。时代需求与戏剧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董每戡正是抓住了时代背景特征,来论述中国戏剧和西洋戏剧的发展变化。所以,他的《中国戏剧简史》和《西洋戏剧简史》现在读来还是很有启发性。

    2019.11.26雾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董每戡的中西戏剧发展简史,追本溯源,文学性与演剧性并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jy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