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获得凯迪克大奖的作品。火车站,城市中最嘈杂的公共场所。车站人数密集,一位妈妈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如何安全照看孩子,作为妈妈想想就觉得头大?
因为风吹走帽子,无奈下着急的妈妈,抱着襁褓里的孩子,留下两个半大的孩子等在原地。
即便是不懂绘画的人,也能在嘈杂的画面中看懂故事的进程。绘本中的每一幅图都能展现出情节,细节,就连孩子们的一个惊恐或是欣喜的眼神都能被读者读懂,绘者的绘画功底可见一斑。
1.首次讲读故事书,聆听,词汇输入,画面赏析,人物关系的信息筛选。
2.躲猫猫找妈妈游戏,孩子在火车站工作人员带领下找妈妈,在同画面中找到隐藏在画面角落的妈妈?特别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呦?看看你和孩子,到底谁是火眼金睛,专注力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
3.故事动线:
也就是寻找的过程,火车站大厅、火车站门口、报摊、图书馆、歌剧院、糕点店、礼品店、马戏团、教室、火车站大厅。这个故事动线就是人物,随故事情节行进路径。
4.了解职业?
高贵的夫人、歌剧演员、印刷厂女工、图书管理员、老师、驯兽员、烘焙师……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孩子眼中妈妈身上的一种优秀品质。而孩子们一个一个找来,最终在读者眼中展示出的是一个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一百分妈妈。这,就是妈妈在孩子心中真实的形象。
5.服饰文化:
作者虽然是美国人,但是有意大利和法国血统。这本书是画家,致敬自己的法国国籍母亲的作品。所以书中的服饰,是法国优雅时尚的流行代表。看画面中,女士的服装都是套裙为主,搭配相应的鞋帽。帽子是每位女人,整体造型里非常重要的配饰。而且仔细观察一下,男士、孩子的帽子款式不多,女士的帽子画面中找一下有多少不同款式?
法国女士对帽子是非常钟爱的,所以也就有了妈妈因风吹走了帽子,而舍下孩子去追帽子,有了后面的故事。被风吹走的帽子是因,那么找妈妈就是果。
看书要了解他们的个人背景,不要看到国籍,就直接默认这就是美国人的服饰特点,这是不对的。
6.判断这个故事发生的季节?
通过画面,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呢?男人,女人,孩子们的服饰,都是你可以观察的依据?
7判断一下妈妈带三个孩子,他们四人此行的目的地是哪里?为什么妈妈要一个人带三个孩子,他们到了站,为什么没有人来接他们?
爸爸在哪里?这是有什么重要的事,重大节日,探亲还是什么原因?大家都可以展开想象?
观察一下男士的服饰特点,还有流行什么胡须?孩子们蓝色制服是校服吗?都可以展开铺陈查阅相关资料?
8.这本书是1983年左右获奖的,也可以查查资料,那个年代的法国有什么交通工具?如果妈妈有别的办法,还可以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会更好。结合现在我国交通状况,你有更好的方式推荐给这位妈妈吗?
9.建筑风格及其场景细节:
火车站场景,观察建筑特色,还有他们的托运的工作人员,不同的工作人员制服不同。
黑色矮平底帽黑色制服的警察,托运人员灰色套装制服,拎东西服务人员红色制服套装。那个时代的行李箱包有什么特点?
跟现代社会有什么不一样?
10.夸妈妈:
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表述妈妈优点,听孩子夸一夸,你会了解孩子眼中的自己!
11.安全教育:
故事中,为什么工作人员带孩子找不到妈妈?孩子提供不了有效信息,这才是根本原因!
妈妈的真实名字,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这非常重要!
如果在现代社会,车站工作人员,可以如何帮孩子找到家长,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想一想!
12.为什么原地等待的孩子,会到了车站门口呢?是谁带孩子出来的呢?为什么车站的人,穿制服的是警察吗?为什么漫无目的的去那些不想干的地方去寻找?而且妈妈走时是带着一个襁褓的婴儿的,按孩子的描述,他们找到的都是没带孩子的女性。这个设定是为什么?值得思考的点太多,仔细想想挺有意思?
给孩子亲子共读,就跟孩子享受亲子时光就很浪漫啦!其余的阅读交流出的花火都是意外收获,这就是陪伴成长的快乐!
把一本绘本读通,读懂,读厚,这考验自身的知识量,发散思维。这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学习总结的,不需要去考虑那么多,日积月累,当有一天你读的书多了,那么这张知识就互相链接起来,编织成一张属于你的知识网。一本本读,一点点积累,持续的输入思考,有一天她也会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姊妹篇还有《妈妈的礼物》,找来一块读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