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经过去,2024年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各种各样的日历、挂历、台历在各大平台上卖的如火如荼,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奶奶都会叮嘱妈妈办年货的时记得买一本黄历回来。
黄历,又称老黄历、皇历、通胜等,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大量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的历书。黄历主要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吉凶宜忌、冲煞、合害、纳音、干支、十二神、值日、胎神、星宿、月相、吉神凶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星期、生肖、方位等等。
历书不只是人们了解年、月、日、时的工具,还是古时帝王遵循的一个行为规范准则,是由皇帝颁布的历法,所以人们把历书称为“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帝制,才把“皇历”改写成“黄历”。黄历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其内容指导中国劳动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黄历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在粤语地区,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
黄历既管着帝王的生活,更管着普天下的老百姓衣食住行,所以黄历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小时候快到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买一本下一年的黄历,厚厚的一本,上面的大字写的是日子、天文气象,下面小些的字写的是当天居家过日子要遵守的禁忌,例如:宜乘船、服药、纳婿、作灶;忌搬家、动土、置产、出行等等。我小时候认识的很多字就是从黄历上认识的。
黄历虽然规定了一家人的行为、凶吉,现在看起来好像颇为荒谬,但是也不能把它对生活的指导完全与封建迷信等同,因为它是根据日、月、星辰的互动,捕捉其中蕴藏的地球万物消长的规律,从而用来指导人们如何顺应自然的生活。
我国早在877年的唐朝时,就有了雕刻版印刷的黄历,是全世界最早的刻印历书之一,这本黄历现在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后来各个朝代都由官府监制历书,禁止民间私自印刷,如果被查获私自印刷,会被判处斩首之刑。一直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为顺应社会的需求,才准许民间翻刻官印的黄历。
现在我国顺应世界的潮流,以公历为日常历法,不过在一些小摊上也还会看到有卖黄历的,只不过已经没有多少人把它作为生活指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