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曰:
吴起何负于鲁国?被疑逃亡。何负于魏国?又被疑逃亡。何负于楚王国?更遭杀身之祸。吴起的遭遇,正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心直口快,胸无城府,却既有能力而又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杀妻求将,从此后再没有人抓这个小辫子,可证明只不过是政客们所使用的一种斗臭手段。鲁国在他手中不再受侵略,魏国在他手中强大,衰老的楚王国在他手中得到重生。忠心耿耿,才干之高,历史上很难找到匹敌,竟不容于当世,不禁为吴起悲,也为那些国家悲。伏到国王尸体之旁,能在死后复仇,这种智谋,也无人可及。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对他始终重用,历史可能重写。
在《资治通鉴》中,吴起被细节描写事迹出现了6次,侧面描写至少出现20次,可见司马光非常推崇他的人品和才华。【细节描写:①杀妻图获鲁国信任;②吸脓以获兵心;③以地理环境不如民心重要劝诫魏君;④与田文争当宰相;⑤躲灵堂以报复杀人者;⑥厉行法治以强楚国】
正因为如此,柏杨先生还专门写了一段“曰”,佩服吴起才干,发出“有一个国家能对他始终重用,历史可以重写”的感叹。
虽然时代是由人推动的,但个人之于时代就像浮尘一样轻微。
我们可以事后评价吴起杀妻不仁义,多次换服务君王不忠诚,厉行法治得罪利益阶层,但都改变不了那个时代是依附性时代的本质,只有依附于君王、依附于有权阶级,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换一个君王,难免一朝天子一朝臣。
其实,这个对在企业打工也有启示。如果你是依附性企业,比如家族企业的老员工,想要提拔一定要紧跟领导,在能力和忠诚之间找好平衡。如果你是这类企业的救火队长,那么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能收获的只有薪金,不要妄图长期当高管。
这也进一步启示,要保持随时能够离开原单位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