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家里是安静的。这段时间的休息就这样结束了,下午自己呆着,竟然也是莫名其妙的有些情绪了。
开始的时候,我知道情绪的到来。就在书房里呆着的时候,渐渐的感受到心情的烦躁,不是针对任何事情也不是针对任何人。只是做着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一阵子的焦躁就出现了。内心里是不踏实的,但是又有些说不出来原因。大脑是运转良好,知道我自己有情绪,也知道我得干点什么去了。
只是,身体的感觉不那么的运转良好,心口有些微的闷。是一种孤独吗?是一种焦虑吗?好像也都不是。拿起来平时的写字本,不知道写啥。想找个人聊天,但是不知道找谁呢,似乎谁也不能找,找了也不知道说啥。问下你在做什么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家常,这好像也不能给我带来什么。而且,这样做的冲动也是微弱的,只是想找个人说话,却又对要找的人有着极高的要求。说不上几句的人,我是不想去主动招惹的,想聊天的人是有的,但是,我在这样的情况下该聊什么呢,说我自己的情绪吧,那又是临时的状态而已。不说自己的情绪吧,情绪本身又是我有聊天冲动的根源。
还是放下这个向外寻找的念头了,我知道我有这个念头,我也知道我需要走出这个状态。大脑里,有很多的我知道。想起早上看的视频介绍说,我们太听从大脑了,有些时候,要听见内心的声音,不见得要急于表达急于做决定。
我的心里的声音就是烦躁,是有点不知所措了。地上拖干净了,我找不到当下还能投入去做的事情了,这大概就是孤独和空虚的感觉吧。这种感觉很美妙,不同于焦虑。焦虑是不安定的,心里看不到远方的,甚至是彻底忘记了远方的可能性的。而孤独是实在的感觉,就是知道自己孤独但是并不对外发送信号来帮助自己走出这样的孤独困境,我看到自己不主动求助外部的根源是心里还有那么一点的小自信。
我自信自己可以面对,这样的孤独是成年人都会面对的。
拿出了书,选了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今年的目标就是对心理学多了解些,也许以后用得上,尤其是在以后上课的时候,总不能太单薄的自己贡献出来当他人的老师伙伴的。
看着书,选择书,这些时候,心里的孤独也就消退了。因为,书是让人丰富的地方。那里住着众多的才子佳人们的有趣灵魂。没读一本书,就是与这样的灵魂交流。这样丰富的对话,或者是他讲的太高深我看不懂,或者是他讲的太入俗,我少了交流的欲望。大体上,都还是能互相理解的,也就能把这个作者的书看完吧。
看了会儿书,忧郁和孤独也都消失了。心里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我知道了自己经历了一小段的低落,也知道自己是已经有能力独处了的,有能力面对孤独的,并且有能力在孤独中享受生命的美好了。
就在这么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了,我焦虑了,我烦躁了,我孤独了,我也就洒脱了,只因为我面对了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