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金榜题名”,我想这是每个家长的殷殷期盼。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今年是第47届高考了。回想自己参加高考以来,都已经过去28年。当年自己参加高考貌似云淡风轻,没有太多的感觉。我这个人好像从来没有“考试焦虑症 ”。因为,我始终认为功夫在平时,考试只不过是检验平时学的成果罢了,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再焦虑、再紧张都已经来不及了。
但是到了儿子参加高考,我经历了从焦虑到平静的过程。儿子在中学阶段,成绩处于年级前茅的;但是自从进入高中以来,学习成绩犹如过山车,成绩根据他自己心情,可以出现高低起伏不定的状态,孩子跟我们玩的就是心跳。
对于孩子的学业,我的态度就是放养。一方面在于我的工作性质属于三年左右换个城市,几乎没有固定的工作地,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完全可以用“聚少离多”来定性。
另一方面,我一直给儿子灌输的学习理念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当一个人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力量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加持和鞭策。如果孩子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些陪读、课外辅导和请家教,极端的说是无用功,是浪费钱财;往轻的方面说,效果甚微。
从小我就对孩子说过,九年义务教育是法定的,作为家长需要无条件的支持。初中毕业上不了高中,可以找一份工地上的活养活自己;高中毕业去学驾照,开出租车、环卫车、送外卖也有一万左右的收入,大学毕业可选择的空间会比高中毕业更多一些。对于老父亲我来说,就是教育费用的多少而已。早毕业,早工作,我可以减少教育经费的支出。
但是,儿子的学习状态好像没多大改变,成绩提升空间永远很大。不过,越到孩子临近高考,我反而越来越没有焦虑情绪了。这样的态度,一方面肯定来自于我自己对考试的认知。另一方面在于我深知应试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种种弊端之后的与自己和解。毕竟现在的出路不像我那个年代,除了当兵和读书,没有其他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在我们这个国家,“耕读传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传统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加上人口多,教育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内卷是难免的。
当然,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出好成绩,进入优秀的高等学府。毕竟哪个父母不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