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很重要——尽管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细节,但作为整个教育环节中一个关键点,教授学习的方法不容小觑,应优先于知识的传授。
借力打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自己,但别人的成功总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懂得取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台电脑的配置如何,内存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大脑的记忆能力就相当于电脑的内存。与电脑不同的是,我们的大脑是可以通过锻炼升级的。
今天继续分享记忆的方法——FBI教你间隔交替的记忆法
《fbi记忆课》,盛唐
所谓间隔接触,其实也叫做间隔交替,这是一种建立在“记忆心理学”基础上的科学方法。FBI记忆专家认为,如果将其应用在记忆上面,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式,即间隔交替记忆法。
FBI记忆专家站在心理学层面上分析认为,人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后记忆的事物会受到先记忆的事物的抑制作用,被称为前摄抑制现象;而先记忆的事物同样也会受到后记忆事物的影响,被称为后摄抑制现象。
另外,人们更容易记住的往往是开头和结尾的那部分,中间的记忆是受到“前后夹击”的,所以印象通常也就没有那么深刻了。
交替记忆法也叫分布记忆法,是一种重视首尾的科学记忆方法,即将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照时间加以分配,进行交替记忆,减少中间部分,增加前后记忆的部分。所以,为了降低中间记忆部分遭到的前后抑制作用,FBI记忆专家建议采用间隔交替法。
比如,如果我们长时间单纯记忆一门学科的知识,很容易出现大脑疲劳的情况,因为性质相同的材料对大脑的刺激很单调,时间长了,大脑中对应区域的负担就会加重,由兴奋逐渐转入保护性抑制的状态,即头晕、思维缓慢、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此时,如果我们稍作休息,或者做点别的事情,或者是记忆另外一门学科的知识,大脑的混沌状态就会得到改善。
原来一味地努力也不一定好,要根据大脑规律采用合适的方法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中国有名的教育家丰子恺就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后人称之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也即分布记忆法。在开始记忆的第一天阅读10遍,第二天和第三天各阅读5遍,到了第四天再阅读两遍,加在一起总共是“二十二遍”,而四天之后丰子恺便可以背诵了。
分布记忆法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分散,也可以叫分散记忆。但是,这种分散记忆也不宜太过分散,有时候识记材料很短,便不适合采用这种记忆方法;此外,间隔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太长容易造成遗忘。
那么,究竟该如何巧妙地利用这种分布记忆法呢?
第一,把重要的内容或事件放在最前面或最后去记忆,如果要一次性记忆数个单词或题目,可以自行设置多个开头和结尾;如果希望别人记住自己的话,就可以在开始时说一遍,再在结尾的时候强调一下。
第二,在记忆大量材料内容或篇幅较长的文章时,采用分布记忆法,最好别集中记忆。这样一来,记忆的每一部分都有开头和结尾,记忆起来就比较轻松。
第三,记忆材料要合理分配,前后记忆的材料内容要在性质上尽量有所区别。
第四,记忆时间也要合理分配。人在早晨时分很少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晚上学习完毕之后便可休息,没有后摄抑制的影响。此外,人的大脑在长时间使用之后需要休息,所以中午午休之后的时间也很不错。
事实上,分布记忆也包括了分段记忆,只不过原理略有不同。分布记忆主要是根据人们的记忆时间来加以记忆,而分段记忆法则是依据记忆容量进行记忆的。
每个人平均一次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不管是记忆单词,还是记忆数字,当记忆的项目由7提升到8时,错误率也会跟着提升。
由于一个人一次性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FBI记忆专家认为,面对长篇识记材料,最好首先对材料进行分段。也就是把材料分成若干个部分,大段化作小段,小段再化作更小的段落,记完一段再记忆另外一段,依次展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