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群里互动多。发现,不同群,不同的互动方式,不同的氛围,会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是人文双峰群。有人感叹辛苦的一生。我们讨论了很多。
我互动了几次
1.没这么悲观吧。
2.都是选择问题。孩子5岁始读书不是不可以。毕业后做热爱的不存在辛苦不辛苦。退休后当不当保姆也是选择。
快乐也是可以选择的。同样一件事,可以快乐地做,也可以苦大仇深地做[玫瑰]
有个心理学老师回应了我
“同样,快乐未必能被选择,它和心性、模式和现实的对接有关,举例说,方枘圆凿,如何快乐?快乐属于哺乳脑的事,选择属于认知脑,常常尿不到一个壶里”
我回应: 我说的选择,也许在您看来是认知脑的事,可能是我用“选择”这个词用词不当?
反正当一个人提高觉性之后,看待周遭也会发生变化,同一件事的解读,会更积极乐观,更多地看到正面的东西[憨笑]
每个人经历不一样,所以我也只能代表自己。
先生致力于看到普遍性,也许境界要高吧[玫瑰]
我没有感觉到被伤害。但有人觉得很生气,认为是指责。
在另一群里,就师父与师傅的问题。我发言:
把“师父”叫成“师傅”,这中间的尊重尊敬程度是不一样的。
“懒得去改”更是让尊敬打一个大折扣
没有尊敬之心,学东西难以极致[玫瑰][玫瑰][玫瑰]
还说:师父是可以上神台的“天地国亲师,排第五”
那人回应:上岗上线的功夫是一流的呀也得给你点个赞[强]
我回应:
哈哈,接受你的批评,你跟晖姐妹学得好,不愧是晖姐妹的徒弟[强],批评很有艺术[强][强][强][憨笑][憨笑][憨笑]
我下次注意保证说真话,也保留真话不说[玫瑰][玫瑰][玫瑰]
还是修养不够!
但是回复完,我感觉很难受的。我反省:在互动时,我有傲慢不屑之心,觉得她怎么说了这么多都没领悟到,而且就二词在群里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我代入了!所以职业病犯了,甚至有了教训攻击的口气。如果换做我也会很不舒服。
我现在感觉难受其实是我不能接纳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改不了这个教育人的毛病,揭人短,戳人心的毛病。
唉,人无完人,我就是这副德行。抱抱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