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圆桌派》讲的是如何和孩子沟通,窦文涛找来蒋方舟、马未都和李玫瑾,一起聊这个话题。
窦文涛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主持人,他本身不发表太多观点,主要是负责让嘉宾说出想说的话。马未都从60年代部队大院的教育方式谈,孩子不怕打,他那年代,打孩子是常态。
蒋方舟站在孩子一方谈感受,说很多父母的言行是错的,会对孩子成长照成很坏的影响。李玫瑾作为犯罪心理学教授,讲家长的言传身教更重要。
说到教育孩子,每个人,当过父母的,没当过父母的,甚至孩子本身,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都能讲的头头是道。教育的好不好,对不对,孩子才是评判者,
理论归理论,还要看结果,看疗效。
曾奇峰有个论断,一个人格健全的父母,怎么管孩子都是好的。人格不健全的父母,怎么管孩子,都可能出问题。
这句话还是相当有道理的。在同一个时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其实都差不多,但是,培养出的孩子却千差万别,这个差别就是父母人性的差别,当一个人走过20岁,走过30岁,走过40岁,成为别人的父母,再回望自己父母的当年。你会体会到,当年的父母也是焦躁不安,遇事也是一脸懵逼,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识,他们对你的态度,多半是为了完成他们未能实现的事,以此来完成他们的自恋。
那么,你现在成为了别人的父母,如果只凭本能,你百分之百会延续你父母的模式。因为,满足自恋是最深刻的人性本能。打破魔咒的关键是完善自己的人格。自己努力做成事情,而不是逼孩子做成事情。自己做到心平气和,而不是发现成绩不理想就大发雷霆。
孩子学习成绩差这件事确实让人头痛,心痛,全身痛。学习成绩差,也确实对孩子有影响。
有位高考数学满分的博士,孩子最差的科目是数学。有位英语翻译的母亲,孩子学不好英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心理学家给出的结论是,孩子学习成绩差,是为父母批评他留了一个口子,这是父母和子女一起制造的共谋。
该如何管孩子?
孩子在完全不管的情况下,会向着社会平均道德发展。大多数情况下,管孩子会让事情更糟糕。作为父母,能把事情的道理和得失说清楚,然后剩下的就交给孩子,很多坑只有亲自踩了,很多亏亲自吃了,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孩子受了挫,当父母的不能一副看笑话的表现,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事情的原因,或者干脆就让孩子有个可以依靠港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抱持性成长。
你是不是一个好父母,由孩子说了算。如果不知道该做什么,不如问问孩子自己的感受和意愿。然后你在想想你是孩子时怎么想的。该怎么做,一目了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