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 熟悉了金字塔原理以后,在写一些不太复杂的工作文章时,你应该可以顺利地在序言里使用“背景—冲突—疑问”建立问答对话,引出你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需要写篇幅长的复杂文章,例如项目规划、研究报告,难度可就不同了。
>> 在这
>> 个过程中,你需要完成这些工作:分析材料、界定问题、得出解决方案、分享解决方案。
总的来看,这类文章主要旨在解决三类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应该这样做吗?我们该怎么做?
>> 第一类问题的前提是文章的读者并不知道解决方案;第二类问题的前提是读者知道了解决方案,但还没有决定接受;第三类问题的前提是读者愿意接受解决方案,要进一步知道怎样操作。
>> 整个工作需要经过这几个阶段: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把方案整理成便于交流的金字塔结构。
第一节 界定问题
>> 界定问题是个复杂的过程,导致一个现状的因素往往错综复杂,甚至存在迷惑成分,一旦界定错误,就会误入歧途,给出效果堪忧的解决方案。
>> 这种找出问题、界定问题的方法叫作连续分析,适用于以下几类具有逻辑顺序的问题:
第一,是否存在或是否可能存在问题/机会?
第二,问题/机会在哪里?
第三,为什么存在问题?
第四,我们可以做什么?
第五,我们应该做什么?
>> 第一、第二个提问是为了界定问题,第三个提问是为了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第五个提问是
>> 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体现在文章里,第一、第二个提问的答案将形成序言,第三、第四、第五个提问的答案将构成金字塔结构的思想和论点。
>> 。无论导致现状的原因如何,只要能够搞清楚历史脉络,就能把握住问题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界定问题的框架。我们来通过下面这个案例了解一下什么是界定问题的框架。
第二节 分析问题
>> 界定问题以后,紧接着就要开始分析问题了。你可以使用这样的步骤来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到结论、给出方案。要想高效地找到结论和方案,就得事先收集充足的信息,分析出有用的发现。
>> 先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再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的步骤是这样的:先提出一些假设;根据这些假设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排除错误的假设;得出实验结论;根据结论提出解决方案。
>> 建立诊断框架、进行结构化分析,可以用到三种方法:展现结构、找出因果关系、归类分组。
>> 如果要针对一项行动进行分析可以利用任务结构,任务结构往往形成树状分支,可以深入地展示实现任务需要采取的各层行动。
>> 归类分组。有时候,为原因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分析问题,可以试着将具有相似性的已知的可能原因分成几组。
第三节 制定解决方案
>> 在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逻辑树。逻辑树,也可以叫作问题树、演绎树、分解树,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解决问题的工具。称作“树”是因为它有和树木外形相似的结构—分层罗列问题,逐层扩展,像一棵大树开枝散叶。
>> 使用逻辑树的时候,你可以把已经知道的问题想象成树干,思考它和哪些子问题、子任务有关系,
>> 想到一条就给树干增加一根树枝,注明其代表什么内容。每根树枝可以添加更细的树枝,直到找出和树干相关的所有项目。这时整棵逻辑树就构建出来了。它能帮助使用者理清思路,避免进行重复或无关的努力。
>> 逻辑树将待解决的问题划分成一条条容易操作的细节,它的结构能够确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完整的、无遗漏的。使用逻辑树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环节需要优先解决,以便于提出针对性措施,快速地落实下去。
常用的逻辑树可以分为三种类
>> 型:议题树、假设树、是否树。
>> 无论是界定问题、建立诊断框架还是构建逻辑树,对于解决问题都具有双层意义,首先解决问题的整套工作由于它们的介入变得条理清晰,使用者能够专注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把产生问题的原因揪出来,得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第一节 金字塔原理的本质
>> 经过前文的介绍,我们看到金字塔结构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有人可能觉得,它不像一个工具,更像一种思想。这种认识其实非常接近金字塔结构的本质了。
>> 有这样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 使用金字塔原理调整思维模式,丰富、组织自己的思维,才是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深层收获。
第二节 缺乏明确结构时如何解决问题
>> 分析性外展推理
皮尔士指出在推理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三个因素:规则、情况、结果。规则的涵盖范围很大,可以看作我们对于世界组织方式的认识;情况指的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事实;结果指的是,将规则叠加于情
>> 况,将会发生的事情。
>> 外展推理:
结果:成绩下降(B)
规则:成绩下降通常是因为没有认真学习(如果A则会B)
情况:查看是否认真学习了(可能A)
解决问题的通用思路就是认识现状(R1),了解背景状况,查找导致现状的原因(规则),并且验证是否找到了(情况)。这个过程和外展推理的过程很相似。因此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可以尝试轮流使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外展推理。
结束语
>> 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就不会真正了解它。了解事物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联系。通过联系,你可将想法内化于心,从各种角度看问题,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思考的真谛。”
>> 如果你此刻还在困惑,还在犹豫,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马上行动。
>> 回想一下你拿起这本书的初衷,如果没有实现,此刻就动起来,为拖延已久的方案写下第一个字,为还躺在计划列表里的报告查找第一份资料。行动的过程肯定很辛苦,但是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世界终将回报你的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