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乃礼仪之邦,孔子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再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老先生教会我们与人相处,得处处注重礼仪规范。而今天我想和大家重温行车的礼仪。
行车的礼仪有多种,我就选择几项与大家分享一下。

通过路口的礼仪:进路口前适当减慢车速,绿灯亮时,观察确认安全后稳速通过。黄灯及红灯亮时,依次在停止线后等待。
避让行人的礼仪:遇斑马线主动减速,有行人通过进缓缓停车让行人先行。遇路侧有行人通行,闪烁大灯提示安全。
禁止鸣喇叭的礼仪:有医院、学校的门口禁止鸣喇叭,即使在没有明确禁鸣喇叭的区域,也应尽量少按,更不应长时间按喇叭。
雨天行车的礼仪:雨天驾驶或超过路面积水时,应缓慢行驶,防止把水溅到路人身上。

我猜大家看到以上礼仪的这些文字,多少有些枯燥和乏味。可仔细读,字字句句都透着智慧和优雅。
其实这理论嘛,大家都知晓一些,可是落实到行动,真正能做到能有多少呢?!
其原因可能是:大家都没有100%的遵守,我又何必独树一帜呢?反正我坐在车里,行为有所偏差,没有知道是谁,管他呢?!我赶时间呢,哪有这么多的破规矩呀!
车行驶在大街小巷,你的车行轨迹、驾驶风度、一言一行其实都尽收大众的眼底,记在心上。
笔者这里有个故事讲给你听。
9月18日的清晨,我驾车行驶在上班的路途上。天空下起了牛毛细雨,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寒气袭人,路人行动也稍显迟钝。
我车行驶过一繁华路段的班马线路口,一波又一波的行人接踵而至,等到前面一个绿灯亮起时,最后一个年轻男孩,驻立在那里犹豫不决,是走还是不走?我安静地等候着他,作出一个让行的手势,慢慢等待他从斑马线上安全的通过。小伙子从我车前通过,举起双手大拇指,向我致谢!
此时无声胜有声。望着他远行的背影,我轻点油门,一种欣慰之情涌上心头。小小的举动,被他人视为高尚之举,引来大大的赞美。这种好心情一直延续了一天。
无独有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见证过他人行车的优雅之举。一日行车,快要到家的一个十字交叉路口。那天也是下了一点毛毛细雨,可能是地上有点湿滑,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小车双双紧急刹车,差点碰个正着。只见那摩托车司机摔倒在地,惊慌失措,又见那辆小车上走下两人(年轻的一男一女),一边上前扶起摩托车司机,一边关切的问:“有没有伤到?怎么样?没事吧?” 摩托车司机顿感安慰,轻声说:“没事”。
不见那平日里,出现事故第一就是争论对错,眼前见到的却是相互礼让,相互关切,他们优雅的行为,那温馨的场面,让我足足回味了很久。
行车的礼仪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不遵守行车礼仪,小则别人说你没有素质,大则会引起交通事故。讲礼仪,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车行路上,优雅礼仪,方便他人,照亮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