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师要懂的心理学》读书笔记8|人格发展八阶段

《教师要懂的心理学》读书笔记8|人格发展八阶段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3-10-14 22:29 被阅读0次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既连续又不同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发展任务。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不成功,就是两个极端。

  一、婴儿期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0~1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客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满足生理需求,体验身体康宁,感到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基本信任感。

  想起暑假学习时白老师说,新生儿啼哭,不用抱他,但一定要第一时间回应他,安抚他,和他说话。一定要第一时间回应。

  二、幼儿期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1~3岁)。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获得自主感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不仅限于大小便这个真正的排泄活动本身(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更体现在其它有类似特点的各种活动中,就像抓起物品又抛开,把整齐的东西弄乱,总是缠着母亲却有总是要离开玩耍等。儿童一方面在信任感和初步的成熟基础上产生自信,有一种自主感,另一方面又本能地觉得依赖过多而产生疑虑。

    这个时期孩子扔玩具就很有特点。会发现孩子扔玩具,扔了还要,拿到手里立马扔出去,没有思丝毫考没有丝毫犹豫,就像下意识一样非常快,拿到就扔出去。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就会责怪孩子。这时如果不许孩子扔物品,强制孩子把东西整理得好,都会伤害孩子,之后也许孩子会以其它方式反抗。

  我们也会发现,孩子刚会走路时,不让抱,什么地方都想到那儿看看。这时,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主探索,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主的性格。但是还要注意保护孩子,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调节关系是个考验。

  三、学前期或游戏期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期(3~6岁)。

    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这一时期的儿童有了更多的自由,能从言语和行动上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这一时期主动性的发展程度,与日后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密切相关。

    四、学龄期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6~青春期)

    一方面勤奋学习以求学业上的成功,同时在追求成功中又掺有害怕失败的情绪。所以本阶段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和自卑感。

  想想每一个孩子踏进校门,都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有那么多孩子掉队了?在孩子遭受失败时,如果正确引导,把伤害降到最低?

  五、青年期

    这大概相当于弗洛伊德青春期吧(约从12岁到18岁)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混乱感。

  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内驱力的增加是破坏性的,但他只把这种破坏性视为问题的一部分,他认为新的社会的冲突和要求也促使青年变得困惑和混乱。所以,建立自我统合和防止统合危机是这一阶段的任务。自我统合指个人的内部和外部的整合和适应之感;统合危机是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自我统合有七个方面:1.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3.角色实验对消极认同;4.成就预期对工作瘫痪;5.性别认同对性别混乱;6.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混乱;7.思想的极化对观念混乱。

  这一阶段有同一性延缓。

  作者指出,孩子的行为问题并不一定是当下教养失当的结果,往往是前期就埋下的隐患。觉得这点尤其值得注意。

    六、成年早期

  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是的青年男女已经具备能力并自愿准备着去分担相互信任、工作调节,生儿育女和文化娱乐等生活,以期充分而满意的进入社会。这时,人们需要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获得共享的认同,这才能导致美满的婚姻而得到亲密感。但由于寻找配偶包含着偶然因素,所以也孕育着新,故事生活的孤独之感。但由于寻找配偶包含着偶然因素,所以也孕育着担心独身生活的孤独之感。

  家长和教师在陪伴成年早期的青年度过这个阶段时,应当增强他们度过这个危机的信心,而不是加剧冲突的对立,鼓励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人。

      看看社会上那么多不愿恋爱结婚的人。人们常说,在该做什么事的年纪做什么事。该发展亲密关系时如果不建立发展亲密关系,确实会带来其它问题。

  七、成年中期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25岁到50岁,主要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时的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是个人的生殖利,主要是指关切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有的成年个体即使没有自己的孩子,也能产生一种繁殖感。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感。

  可见建立家庭还是非常必要的。

  八、成年晚期

    这一阶段主要为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如果对自己一生的周期获得了最充分的结果,产生一种完善感,这种完善感包括一种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延伸到自己的生命周期之外,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为一体的感觉,如果产生不了这种感觉,就会恐惧死亡,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师要懂的心理学》读书笔记8|人格发展八阶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sz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