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好几本东野圭吾了。
他那层层叠叠式的情感推进法,让人 印象深刻,在《沉睡的人鱼之家》中,瑞穗进入了脑死状态中,本来大家都很悲伤,可这样的悲伤,也只是类似于突如其来的打击一般,可偏偏东野就能够让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中,出现了一丝希望。
然后整个故事围绕着这一丝希望写下去。
熏子在这丝希望中,放弃了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放弃了离婚,放弃了社交,她全身心的想要救回女儿瑞穗,大家都知道瑞穗肯定已经脑死了,可熏子不放弃,到了最后,甚至已经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执着。
在这样的执着下,全书的主线不断推进,情感不断升温,终于在第五章第三节的时候,发生了情感爆炸。
似乎全世界都在对熏子说:瑞穗已经死了,你放弃吧。
甚至连我这个读者,都认为瑞穗已经死了,熏子理应放弃。
可熏子的做法却是将菜刀架在了瑞穗的脖颈上,逼迫上门的警察对此作出判断——如果瑞穗死了,那么她杀了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就不算违法,如果瑞穗没有死,那么她陪着瑞穗一起死,她也心甘情愿。
这让我无比的震撼,一个人的信念居然能够强到如此的程度。
不仅如此,东野圭吾对人性的剥析,简直妙到毫巅。
他不喜欢过多的叙述,他总是把叙述穿插在描写当中,在强烈的代入感中,不经意地灌输背景信息,他能够用细节去完全复述一件事。
读多了东野圭吾,再去读其他作者的悬疑作品,会有一种不适应感。
东野的书就像是精神毒品,当然这种上瘾或许是好的。
在《圣女的救济》中,一件案子极为难破,原因是被怀疑的凶手拥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而物理学家汤川学利用他强大的逻辑能力,和科学实验的本领,终于发现了其实很简单,但又复杂到极致的作案手法。
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
书中的情感推进,同样是层层递进的方式,刑警草薙对死者的妻子一见钟情,不仅新来的女搭档看了出来,连汤川学这个沉浸在科学中的物理学家都看了出来。
草薙在办案的时候,从最初的有意偏袒,到后来的理智,最终抓获凶手,这里面的层层过渡,顺滑无比。
或许假如首先不去学习东野的细节描写,第一个大的方向,应该要从这样的情感过渡和升温开始学起。
我还差了很远呢。
继续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