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民的名义》| 明明看的是书,却想推荐同名电视剧怎么办?

《人民的名义》| 明明看的是书,却想推荐同名电视剧怎么办?

作者: summer与autumn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20:48 被阅读124次

很久都没有在看完一本书后正儿八经地写过一篇读后感了。前一段时间单位有一个“ 爱阅读 悦成长” 的读书交流活动,给所有员工群发了邮件,里面有一个【荐读书单】:

《做书——感悟与理念》(我旅行的时候在往返的飞机上把这本书热泪盈眶地读完了,因为本身就在这个行业,备受鼓舞与激励,居然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我后来并没有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却一心希望,这本书,不仅带给我文字的力量,更成为我在工作这条道路上的指引,从此以后实现真正的“好好做书”。有些书带给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一本,我就全都转化在行动上好了)

《改变是组织最大的资产》(没看过,目前光看书名还提不起兴趣去了解,可能思想觉悟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吧)

《回归营销基本层面》(一看就是大经管方向的书,算了算了,以后再看吧)

《定位》(没有搜百科,猜测要么是关于人生定位、自我成长的,要么也是大经管方向的书,比如企业的发展定位啥的啦······谁知道呢,看书名感觉像是外文书翻译过来的,因为格局好大气呀——并没有贬损国内书的意思哦)

《创新者的窘境》(以后有时间先了解一下好了)

《腾讯传》(看啦看啦,深受启发,大气磅礴,很是喜欢,发现很多对工作有助益的思路)

《在线:数据改变商业本质》(不想看,企业人士值得好好读一读,小女纸我就不瞎掺和了,虽然,其实我应该了解一下的,对吧?)

《机器学习》(没有看过,一想到人工智能,就觉得应该好好看一下这本书,不然指不定什么时候,社会就把我淘汰了)

《智能革命》(同上)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我当时在看到这个书单的时候是想领这本书来着)

《品格之路》(哼哼,想起了朴树的《平凡之路》)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选题方向·······)

《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这也是选题方向······当然,记忆最深刻的是马薇薇的那句,我们讲的,“大学没有,人生必修”)

《中国哲学简史》(这么高深莫测的东西,我道行太浅,一时之间,还不想触碰)

《人类简史》(看过了,厉害了,我的作者)

《未来简史》(多多少少是借势营销,趁着《人类简史》热度未退,当然还没有看过这本书,也还没有对内容指指点点的权利,罗胖在跨年演讲中隆重推荐,感觉不看都和一群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没有共同话语了,但是罗胖开篇陈词总是爱说”人类社会“啥啥啥的,引用一大堆孔子、马克思之类的话,虽然体现了一定的渊博,旁征博引,但是我越来越有点儿不喜欢他的说话方式了怎么办,为什么会有一种作势的赶脚)

《邓小平时代》(说实在的应该看看,这是三联出的书,我在《做书》这本书里面看了作者讲述这本书的诞生过程的内容,虽完全没接触过这本书呢,但平白无故地对内容质量抱有一种蜜汁自信)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虽然喜欢画画,但是一上升到美术,那我真是仰着脖子、踮起脚尖也够不着,不看了,造诣水平达不到)

《洞穴奇案》(悬疑吗?这种类型是我的欢喜,等有时间查一查,看一看)

《人民的名义》(嗯,接下来,我要重点说说这本书了)

邮件末尾有这样一条明文规定:请大家认真阅读,结合阅读心得填写、提交“阅读手账”,供相互交流学习,并将结合实际组织主题读书交流会。

我一看到之后便回避了这次活动(天哪,可千万别和领导告状,我懒懒散散的,总是害怕提交什么东西,一交流就露怯呢,我想说:“其实,我是一个内向,不善言辞,不爱表达的这样一个人”)

除去我这种消极的人,单位还是有很多积极参与的小伙伴的,她们的书到了,我就借过来看看喽,先从《人民的名义》开始的。

怎么办,好激动好激动,我马上就要正式开始写读后感了。(对,没错,上面那一大截,我都是在罗里吧嗦,只勉强具有一点点可读性)正文居然还没有开始。。。。。。。。


我利用前几个晚上的时间,读完的《人民的名义》,前一天晚上看完之后做梦一直在行贿受贿,昨晚翻完最后一页,失眠好久没有睡着。前者我承认是受了书的影响,但是后者,我失眠绝不是因为忧国忧民,对政治有了更深一层的思想觉悟(虽然如果我这样说,大方向上是一定会受到表扬的),我是真的,在思想感情这方面,没有起什么如醍醐灌顶般的波澜。我可以说,我是因为对书有些失望而导致的失眠吗?没有满足我心中对这本书的期待。我推测可能是前期同名电视剧太火了吧,几乎全中国的网民都在如火如荼地讨论这部剧,身边的人也都在看,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吐槽侯亮平的扮演者陆毅的演技的,大家都在关心着书记李达康的GDP,天天都在猜谁才是最终的大BOSS(高玉良这只老狐狸),清一色地夸赞了除却陆毅的所有老戏骨的演技(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词汇——吊打:字面意思就是把人吊起来拷打的意思,这里各大营销号软文就说其他人演技“吊打”陆毅),网路上一时间充斥了各种关于此电视剧的小文章,比如分析几个主要角色的家庭关系(主要是与妻子)的呀,分析李达康如何背锅的呀,分析祁同伟的命运的呀,分析陈岩平作为退居二线的老干部依然学不会“安分”的呀。我电视剧是一集都没有看,可是手欠点了好几篇软文来读,耳朵架不住大家铺天盖地的讨论,对剧情那是有了即使不是七八分也应该是五六分的了解——结果就是在我心中渲染出了《人民的名义》非常精彩的感觉,对《人民的名义》产生了好感。

人一旦对什么东西产生了好感,就总想上前凑近一些,更加仔细地观察一番。我虽也动过追电视剧的念头,但是一想到这条路太漫长,且时间又太容易耗散,所以就没敢开始,但心中总是对这部剧念念不忘。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天终于碰上了纸质书,果断拿来细细品读啊。因为之前对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总有种看法:改编电视剧没有书好看。所以在开始看《人民的名义》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了一种非常非常高的期待,几乎就认定了书一定比电视剧还精彩——当然,结果让我大失所望。

可能涉及政治剧情的书,不比其他吧,总觉得水好像很深的样子,但是官场上的场面话太多了,简直让人无法聊天,冲突都是绵里藏针似的展现,读着读着就觉得后劲不足,不激烈。然后因为整天耳濡目染,虽然实际上并没有看过电视剧,但是在看书之前我就知道每个人物的结局,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是我的遗憾,带着结果开始看一本书,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惩罚。这要是过程异常刺激、越发精彩也行,最怕一直平平静静走下去,真是有一种刀刀砍你、但刀刀不致命的感觉呀,最终绝对血竭而亡。这就是为什么,在观剧观影这条道路上,那么多人呼吁“禁止剧透”的原因啊!!!!!

人物的塑造方面,在书中我觉得也没有那么细致入微,每个人刻画的也就那样啊,反正我是凭着之前读的一些小文章才对剧中几个主要角色有更深的解读的。可能电视剧为了收视率,强化了一些情节,增添了一些细节吧,为什么我现在总是觉得,这部我没有看过的同名电视剧,要比它的起源——这本书好看呢。我从来不会案例我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但是怎么办,读完这本书,却总想推荐同名的电视剧!

书可能没有电视剧好看

这简直不是读后感,明明是一篇满含幽怨的吐槽文。那能怎么办呀,我花费几个晚上看这本书,没有获得好的阅读体验,我难过呀,昨晚又没有睡好,我一整天都在烦躁,不知道把气撒在哪里········


以下是教训与反思:

(1)做事情尽量超前,不要落后。像我这样跟在大家屁股后面追一些很火的东西,新鲜感消失殆尽,只有被“吊打”的份儿。如果你可以,要么同时,这样你追我赶,倒也别有一番意味;要么具有前瞻性,在大家还未开始的时候你先动起来,虐人总比受虐强,到时候拿剧情要挟别人这一招别说我没有告诉你;如果不幸落得和我一样,落后于人,那我建议隔个一年半载或者三年五载再看,会很有意思的,我很多电影是这样看的。新的大环境下看旧的片子,是最能检验电视剧或影片质量的了。

(2)对什么事情都不要有主观的猜测和评价。从古至今,真的是期待产生失望。相信我,这绝对是真理。

(3)不去奢求,有可能还会获得,太多奢求,总是也填不满的呀。

(4)李达康虽然是一个清官,但是一心追求GDP的他,真的好容易滋生属下的腐败啊。

(5)互相监督是一个好法子,配对打怪真是王道。不知道易学习能不能和李达康成功组队,我居然还挺担心!但是还是太怕会有续集了!(话说《亮剑》里面李云龙和赵刚的搭档我就觉得不错,虽然我并没有看过几集)——突然想到了“雌雄双股剑”(如果你知道,那么你懂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民的名义》| 明明看的是书,却想推荐同名电视剧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uu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