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流水。
它既有润泽万物的温柔,又有开山穿石的坚韧;有时是“泉眼无声”的宁静祥和,有时是“大江东去”的恢宏磅礴。
逆流而上,举步维艰;顺势而下,奔腾不息。
流水里似乎蕴藏着所有关于生命的智慧和力量。
所以当我第一次听到“心流”时,十分惊艳。是谁发明了这么一个神奇的词儿?乍听陌生,细想又是那么自然贴切。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我翻开《心流》这本书时,像是豁然得了大师指点,醍醐灌顶,“原来是这样!”;又像是和老友久别重逢,心意相通,“当然是这样!”
这是有关如何获得幸福。
1. 痛苦从何而来?
我和心理学初见于斯科特·派克所著《少有人走的路》,此书开篇第一句,“人生苦难重重。”
这让我呆了半晌无法继续。
“幸福如此难能可贵,主要是因为宇宙初创之时,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念。它广袤无边,充斥着威胁人类生存的空洞与寒漠,它更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数百万年以来,为了存活,人类与冰河、烈火、洪水、猛兽,以及肉眼看不见却随时会置我们于死地的微生物搏斗……大自然并没有把人类的欲望列入考虑的范围内,对我们的需求也不闻不问,因此跟人类企图建立的秩序格格不入。霍姆斯说,‘宇宙既不敌视我们,也不友善。它只是全然漠不关心。”
这就是了。无边的宇宙,孤独的地球,脆弱的人类。
我们在一片混沌中努力建立秩序,我们在危机四伏中拼力求得安全,我们在无尽的变化中固执地要抓住永恒。
那么必然,“人生苦难重重”。
2.幸福是什么?
有人曾经问我幸福和快乐的区别。
于我而言,快乐是事遂我愿的爽快,就像是孩子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玩具、我吃到了小时候喜欢的牛肉米粉的感觉。快乐更多源于获得了外部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但当我想到幸福,那是一种知道自己深深扎根于泥土中的踏实感;又如深水静流,是一种持久的、坚定的生命力。
幸福更多来自于内部资源的生长和不断的自我超越。然而,拥有幸福并不代表每天都是喜悦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是艰辛、甚至痛苦的。
我们对生命的看法,乃是由许多塑造体验的力量汇聚而成的,每股力量都会留下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对于大多数的力量我们难以控制,但也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
在这种难得的时刻,我们会感到无比欣喜。一种渴望已久的宝贵体验,在追寻理想人生的旅途中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这就是所谓的‘最优体验’。
掌控生命殊非易事,有时根本就是一种痛苦,但日积月累的最优体验会汇集成一种掌控感。说得更贴切些,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这就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幸福’的状态。
3.如何获得幸福?
很多人首先或唯一想到的就是去改变外在条件,使之满足我们的意图。单纯改变外在条件的努力也许一开始奏效,但是过不了多久,内在冲突又会穿着新的外衣出现,而外在条件也会不断演变。
比如家庭内部因为缺钱而产生很多矛盾,但是努力赚了更多钱后,关系却可能丝毫没有改善,甚至恶化了,而钱似乎总也不够。在职场里,仅仅希望通过换工作来解决和上司的关系危机的人并不鲜见,但有些人会发现无论自己走到哪里都逃不过类似的冲突,而要遇到一位完全让自己满意的理想上司则需要中大奖般的运气。
另一条将无序变为有序的途径就是改变我们对外在条件的体验,因为与幸福感直接相关的是内心对外部世界的阐释。在上面的例子里,资源的匮乏确实会给家庭带来很多限制,但是也完全可以令家庭成员拉近彼此的距离。当一家人彼此理解、互相扶持,共同去追求改善境遇的目标时,那么家人之间会因此感受到更深沉的爱。在职场中,当面对和自己似乎八字不合的上司时,如果把这看作是剖析自身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机会,整个情境可能就立刻从灰暗变成富含意义。
当然,如果说幸福完全关乎内心、外在条件毫不重要,这就过于主观和绝对了。当外部环境低于基本的生存条件时,一个人全部的精神能量和时间都会用在求生上面,很容易完全被外界的胡萝卜和大棒所控制。那些在贫困中挣扎的人,那些处于侵害、羞辱和漠视的环境中的人,他们感受到幸福的难度会高很多。这种情况下,外在条件若能得到改善,那么能用于控制意识的精神能量和空间就会大一些,感受幸福会容易一些。
不过,在现实中我看到的是,很多人早已远远高于生存条件之上,但还是继续对外界的刺激做出被动反应,得不到平静和自由。
所以,把控意识、创造积极体验的能力是获得幸福更为关键的条件。只有当这个条件满足时,外在条件的改善才能真正起到提升幸福感的作用,否则,再富足、安全的外部环境也无法给人带来持久的幸福,甚至会引发更大的内在空虚和混乱。
那如何得到这种能力呢?
很多人或远行、或内观,把自己放逐到尘世噪音之外,希望借此获得内在的稳定平和。但是掌控意识的能力并不会在一次顿悟后就永久拥有,而是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磨砺。所以,我心里更想寻找一条路我心里更想寻找一条路径,能让普通人呆在生活的烟火中、在为琐事操心的日常里就可以习得创造幸福体验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