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迷茫时一定要看,张爱玲大加赞誉

迷茫时一定要看,张爱玲大加赞誉

作者: 阿福物语 | 来源:发表于2023-12-20 16:35 被阅读0次

    毛姆自评为一个最厉害的二流作家,他曾和人打桥牌赢了后说,“我这个人嘛,打桥牌的水平和写作水平都一样,都是二流选手里最厉害的那种!”

    毛姆的文笔不是最好的,但非常会讲故事,被誉为“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

    他有最犀利的眼光,可以一眼看到事物本质,并且付诸笔端。

    张爱玲都说:“我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

    《人性的枷锁》讲述了小男孩菲利普从童年到青年的故事。他是如何一步步从青涩少年逐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摆脱人性的枷锁。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包括他在伦敦遇到的餐馆服务员,为了追求她,菲利普费尽浑身解数,花钱大手大脚。

    甚至在她跟男人私奔后,怀着孕来找菲利普,都被不计前嫌收留。

    菲利普身上有很多毛姆的影子。

    比如他们都身患残疾,毛姆有严重口吃,菲利普则生来有一只瘸腿;

    他们都父母双亡,被送到亲戚家抚养。也都到过德国留学,学过医等等。

    海明威曾说过,“伟大的作家需要一个悲惨的童年”。

    毛姆的童年经历奠定了他的性格基调,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但菲利普却是个独立的人物,他们虽然有很多相似经历,但毛姆赋予了他新的生命,带给他不同的感受和人生体验。

    在我看来,菲利普的人生枷锁一共有三重。

    01,信仰的枷锁

    菲利普父亲去世后,没过多久5岁那年母亲也因病去世。留下菲利普一个人孤苦伶仃。

    只好被送到叔叔家抚养。

    叔叔是个牧师,信奉基督教。同时也是菲利普的教父。

    菲利普自然也成为基督教徒。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菲利普被送到了一个基督教学校。

    但是从小身患残疾的菲利普,在学校因为一只跛脚受尽嘲笑和欺辱。

    这一天,菲利普读到《圣经》中的一段话:

    “若你们心怀诚念,不存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之事,就是对这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著。”

    于是便开始每天祈祷,甚至大冬天赤身裸体跪在地板上,希望奇迹发生,上帝能够看到他的诚意,治好自己的跛脚。

    然后他就可以假装不知道怎么回事,到学校接受同学们的艳羡,自由地驰骋在操场上,奔跑跳跃。

    但是经过一个月的虔诚祈祷,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菲利普从此对宗教信仰产生怀疑。

    但他还是和其他人一起每天做着例行仪式,心里不再对上帝充满敬仰。

    一直到菲利普到了德国学习,遇到两个影响至深的朋友,维克斯和海沃德。

    两个人对于信仰的辩论让菲利普想了很多,并且第一次对自己的信仰进行审视。

    信奉基督教,也就是国教的人才能获得幸福,在死后上天堂,异教徒就没有不能享受这个权利。

    菲利普之前总是被宗教信条束缚,做错了事会在心中祈祷,时刻约束言行举止。

    信奉国教的人才被称为绅士,但是到底绅士具备什么样的特性和品格?

    菲利普说不上来,只是潜意识觉得,一个人是不是绅士一眼就能看出来。

    如果只有基督徒才能上天堂,才能获得幸福,那不是很不公平。

    非国教成员如果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就不能拥有幸福的权利吗?

    很多人也都看来和绅士没有区别,就因为他们不信奉国教,就被一棍子打死吗?

    信仰只是表面,一个人哪怕每天都做礼拜,把《圣经》背得滚瓜烂熟。但行事作风不检点,欺善怕恶,再虔诚也没有用。

    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寄托,只要心中向善,不管信奉哪路菩萨,都能获得安宁。

    菲利普从小在基督教的熏陶下,自然而然接收这样的宗教信仰,只是每天的晨悼仪式令他厌烦。

    摆脱了宗教也好,不必遵守刻板仪式,菲利普只觉得身轻如燕。

    但那套基督教信条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成为塑造他性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02,自由的枷锁

    菲利普在巴黎学艺术的时候遇到了穷困潦倒的诗人克朗肖。

    这个年迈的小老头拥有激进的理念,菲利普的同学们一边崇拜他,一边对他不屑一顾。

    克朗肖认为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自我存在即宇宙存在,自我消失则宇宙消失。

    人是自私的,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

    你不要妄图别人能够对你好,他们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这么做。

    作为微小的个体,社会希望个体能够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于是奖励个体去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惩罚那些做有损于社会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这么自私,那社会不是运转不下去?

    还有人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着想呢?

    我想,社会和个体不是对抗关系,而是相互补充,难舍难分的关系。

    个人需要遵守社会规范,尽到应尽的义务,来获得社会的保护。

    社会也需要个人源源不断的补充,来壮大内部力量。

    个人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摆脱社会的期待。

    菲利普遵守基督教教规,就是希望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死后上天堂。

    自从摆脱宗教的枷锁后,虽然不必做些形式上仪式,内心还是觉得受束缚。

    他渴望真正的自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必受到任何内心谴责。

    菲利普认清自己只能成为二流画家后,放弃艺术梦想回到叔叔家,重新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打算。

    范宁始终相信自己很有才华,总有一天会成为顶尖的画家,响彻全世界。

    但内行人都能看出来,她根本不是绘画的料,即便在努力也无济于事。

    没办法,有些事情就是需要天赋的,不是说努力不重要,而是说选择大于努力。

    早点认清自己的能力,及时止损,才是最佳选择。

    范宁最后饥饿难耐,上吊自杀。

    这件事给了菲利普很大的震撼,如果自己也是个不入流画家,那不如趁早放弃,找到更合适的出路。

    这次学习艺术之旅,让菲利普对自己有个更深的认识。

    他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经过深刻思考,只是脑袋一热就去做。

    就像很多年轻人一样,面对未来一筹莫展,迷茫又无助。

    菲利普希望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外界束缚。

    于是下定决心,只要是不惊动警察,做任何事都随心所欲。

    自由的人不会后悔,因为他所做的事都是自愿而做,哪怕不得不做的事也都是各种原因必须去做。所以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他知道社会的规范,即便受到惩罚也安然接受。

    这样的人就是对自己全权负责,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怪罪于他人和社会。

    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03,幸福的枷锁

    菲利普最后的一次选择,是子承父业,做爸爸的老本行,行医。

    于是再一次踏上伦敦之旅,进行为期6年的学医生涯。

    这一年菲利普大概22岁。

    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最爱的女人,米尔德里德,一个餐馆服务员。

    菲利普没想到自己回爱上这样的女人。

    她粗俗,势力,头脑空空。

    口头禅就是:无所谓。

    每次菲利普约她出去,她都无所谓。总之就是来者不拒,谁约都是无所谓。

    菲利普第一次真正谈恋爱,也有学会如何爱人。

    他处在卑微的位置中,像只小狗在米尔德里德身后摇尾乞怜。

    菲利普爱得刻苦铭心,拼命希望得到米尔德里德的垂青,却总是失望。

    爱情就是这么荒谬又让人无力。

    爱着米尔德里德的时候,菲利普像是变了一个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让自己被坏情绪牵着鼻子走。

    甚至后来米尔德里德被人骗,大着肚子来找菲利普,他还是不计前嫌收留米尔德里德,给她租房子,悉心照料,不惜重金买各种首饰物品,只为博得美人一笑。

    实际上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是,一定要把米尔德里德娶到手,到时候就能身份调换,让她体会到自己曾经的痛苦。

    他对自己失望,厌恶,晚上躺在床上,他想着米尔德里德的缺点,这个女人简直一无是处。

    第二天一早醒来,他又被打回原形,渴望拥她入怀。

    所幸的是,菲利普有承担后果的能力和资本,大笔遗产让他毕业前都无后顾之忧。

    米尔德里德则不同,她始终希望靠婚姻绑定一个有钱人,让她过上梦想的生活。

    菲利普显然不是最佳人选,但是他爱她。

    所以才会米尔德里德完美利用了菲利普,两个人地位的转变,是米尔德里德为她一再的错误选择付出的代价。

    米尔德里德从最开始的傲慢,冷漠,到低眉顺眼,近乎讨好地对待菲利普。

    她身无分文,还被人骗婚生下一个孩子。

    一切花费都是由菲利普买单。

    女人和男人不同,女人如果选错人,毁掉的就是一辈子。

    一个孩子就拖垮她的人生。

    所以菲利普也是幸运的,何况他还有父亲留下的一笔遗产。

    只不过这些钱在和米尔德里德交往过程中,都被他挥霍差不多,剩下的300英镑也在股票中化作泡沫。

    菲利普被迫流落街头,医院不能去,房租也交不上。

    幸亏有了阿西尔尼一家人好心收留,甚至还为他介绍了一份工作。

    换做以前,菲利普断断不能接受做个商场指引员,每天就是站在那里为顾客指路。

    但是生活让他不得不低头,为了六便士,为了填饱肚子,菲利普第一次脚踏实地靠自己双手赚钱。

    一次偶然的机会,菲利普得知海沃德在死在战场上。

    第一次面对同龄人的死亡,菲利普感受到命运无常。

    菲利普和海沃德一直是不错的朋友,虽然后来联系减少,但彼此陪伴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几年时光。

    菲利普一直在思考克朗肖说的波斯地毯的秘密。

    克朗肖后来身患重病,菲利普见他可怜就让他住进自己的房子里。

    最终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菲利普这个非亲非故的来照顾他起居,还费心操办葬礼。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曾经对菲利普产生深刻影响的2个人相继去世,世界却照常运行,没有一点变化。

    他曾经执着于追寻幸福,渴望参透生命的意义。

    到头来发现,生命在死亡面前没有任何意义。

    不论我们曾经渴求的是什么,最终都会化为一缕尘烟,消失在漫长的时光河流中。

    之所以想知道生命的意义,大概是因为人总要有个精神寄托,才能在这漫长岁月中聊以可慰。

    或者由于人类的自我膨胀,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个独一无二,拯救世界,改变世界的人。

    但是大多数人都沦为普通人,湮没在茫众生。

    波斯地毯,图案精美,纯手工制作,花费数天甚至数十天编制出来。

    被摆在博物馆供人欣赏,或者有钱人买回家挂在墙上。

    每个人看到它都有不同的感受。

    上流阶层欣赏它们。米尔德里德这样的人却觉得它徒有其表,明明是一块地毯,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不放在地上用,还要挂在墙上。

    卸下对幸福的苦苦寻找,菲利普解开了人生的最后一层枷锁。

    毛姆的书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真正读懂。

    不管是《月亮与六便士》男主查尔斯令人费解的选择,还是《人性的枷锁》菲利普对于生命的参透,毛姆都没有给出惟一的正确答案。

    他只是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选择和经历,来为我们展示其中一种生活方式。

    菲利普就像成年上万个迷茫的年轻人,面对未来不知所措。

    好在他有足够多的试错成本,可以慢慢寻找人生的方向。

    吃过爱情的苦,受过生活的难,转身回望,菲利普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迷茫时一定要看,张爱玲大加赞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zt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