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说,读书多,身体疲倦;著书多,没有穷尽。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生命有限,如果单纯只是不停地读书的话,读不过来,用一生也不够。
所以我们需要有选择地读,那该选择什么书呢?
市面上有的书就是介绍一生必读的书,这是推荐书单,很多应用也是有书单类的,像樊登读书会这种,也包含书的解读。
我说点自己的看法吧,如果可以做为一点参考,那再好不过。当然最后做决定的是你本人。
你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随便看看,就像偶遇一个人,有她新鲜的地方。但是这种方式没有计划,最好不要做为主要方式。
书目书单式的推荐也不适合每个人,比如有的书推荐的大部分是文学类的,光是文学类的就够你读上一段时间了。个人觉得,这种看似有计划,但是只是每个小品类的计划,细节型的计划。
首先,还是从宏观方面来说吧。
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心理疏导?是娱乐消遣打发时间?是考试工作用还是学为人处事?又或者是婚恋辅导、家教育儿?
从大类来说,有信仰类、心理类、婚恋类、亲子家庭教育类、文学类、职业类像医学教育学等、投资管理创业类、文史类等等,这些可以在当当网或者京东网上看到分类。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读书的方向来选择。
读经典,经典耐读,值得一读再读,可以陪伴你一生,从小时候的懵懵懂懂,到经历过世事风雨后,你都可以读他们。就像陪伴一生的朋友,每次读都有新领会。
我也列个书单吧,可以参考一下。
《圣经》这本书里有人类的起源、走过的历程和将来的去向,有犹太人的历史,有上帝的作为,他的创造、拯救,他的性情,有得救的智慧等等。这本书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源头,也是很多书单的推荐书。
国学类,提起来可能觉得老掉牙,但是经典的东西真的是有料。从中可以看到古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还有他们总结的经验规律。
比如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等等,诸子百家,像《老子》《墨子》这些;
历史类,像《尚书》《左传》《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等。这样看起来还是很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精读几本。
从经典中学到的,可以运用到很多方面,比如比如处事、投资、教育、感情等等,可以带着自己的某个问题去读,即使这个问题是潜在的。
有个故事说,一只船被冰冻住,人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爆破,都没有用。船长也没办法,随手翻了一本书在那看,他被一个小故事吸引住了。他看的书里有个实验,黑色容易吸热的实验。于是他找到办法,把船上的煤渣铺在冰面上,最后煤渣吸收太阳光把冰化开了,最后船开了。
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说,带着问题去读的有用,即使这些书看起来和你的问题不怎么相干,就像船长的问题好像和那本书没什么关系一样。
诗歌类,看起来没有用,而且诗人貌似很多经历都不好。这个问题,到底是坎坷经历成就了诗人,还是诗这个题材造就了坎坷经历?诗穷而后工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不幸遭遇后诗写得越好。
可能有点影响,诗是抒发自我的强烈方式。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表达自我,就容易不被接受吧,毕竟人大部分喜欢听到自己。
另外,诗就像流行歌曲一样,伤感情绪的诗歌多一些,这样长期沉浸于诗歌,难免会一些忧郁气质,或者说柔性气质,或者很容易关注一些消极的东西,容易失去乐观心态。
这可能是有人建议容易急躁的人读些诗的原因吧。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一个猜测。但是我更倾向于认为是诗吸引了失意人来到她跟前,或读诗或写诗,通过诗歌释放不得意。就像苏轼问别人他肚子里有什么,别人说一肚子才华,他没应,有人说是一肚子牢骚,他笑着承认了。
再说诗有没有用,有人认为是没有用,那顺着这个说法,它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吧。没有可以直接给人带来效用的功能,但是它可以柔化性情、使人有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宣泄等等吧。
文学类的经典也有必要看一些,通过读这些,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生活,观察人性。
总结一下,
读经典(这是需要精读的类别,可修身长智慧等);读生活中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那方面的实用类书(如教育、投资等等);
读看似没用的文史类书(诗歌陶冶性情,历史让人可以有借鉴,文学照见人性,这部分最好也找些经典来看);
当然也可以读些娱乐休闲类的,比如漫画呀笑话呀什么的,不过这些基本上被短视频什么的代替了。
简言之,三大类,经典、实用、无用,另外就是娱乐。
还有人建议,偏文的可以读一些偏理的,反过来也是,可以拓宽视野,转换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休息吧。
这些只是自己的看法,这个书单还需要你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开,精读和泛读结合,少数的精读,其他的泛读。可以限定在多少本以内,不断筛选精简。
很多人书架上买回去的书是不看的,很多书不用买,看标题看封面看书目看其中一部分,在书店看或者图书馆借书看,也可以在手机或阅读器上看,只买一些经常看需要多次看的。
老子说,多则惑,少则得。就是俗话说的,贪多嚼不烂。多了反而迷惑了,读的精容易有所得。反过来说,读得太少视野就可能不广。最好是博大精深吧,兼顾多和少。
老子还有,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个人对这个的解释是,重视增加学问可以多读书,重视内在感悟需要减少读书量,书也不是读得越多越好吧。
这可能和孔子说的学习和思考平衡,内在应该是一致的吧。读得多,思考时间自然相对少了,反过来说也是。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假如有书架,你会放些什么书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