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俩月回到了互联网加班节奏,时间略显仓促,十点左右到家,跟我们家小伙子玩起来差不多就到十一二点了,原计划的总结写作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顺延了,后续还有些章节没有写完,几次提起笔来,感觉欠那么点汹涌的灵感,总有些东西不想被写出来,那就告一段落,零散的内容也都先不写了,后面会针对一个个小块,单独详解。上次一周的全面认知之旅也是见缝插针的安排进来,逐渐清空并融合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尤其是这一年多来的各种身心灵相关的涉猎的大熔炼,拨云见日,又一次体验到敞朗感。
这篇文章从个人经历出发,探讨的主体内容涉及到物质世界,现代医学,疾病根源以及精神世界,传统医学,人体自愈等相关内容,文章的主体是从前往后的顺序结构,答案在最后面,中间是过程。这里面有不少的个人观点,请根据自身情况谨慎认同,对自己全然负责。
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些二元对立的说法,比如高维低维,都是相对的概念,不带评判色彩。
一、我为什么在探索人体科学
总有那么些具体说不出来的原因或者感觉的驱动 ,让我们个性化地去探索我们的人生道路,看到全宇宙唯一的风景。
亲身体验,是探索的完美入口,至于怎么前行 ,就看受力的角度了。
1.1 探索的动力
- 小时候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说走就走了,为什么有些病治不了?
- 一直以来的疑问,为什么同一个人可以爱意暖暖,也可以立马六亲不认?
- 计算机的专业体验像打开了一个房顶一样,看到了整个行业以及背后的人类整体知识的积累的影子
- 在工作过程中总是有驱动优化的思想,作为砖工就是代码优化,作为小Leader开始涉及流程环节的优化,再后来到整个团队优化的过程中发现最终还是会落到单个个体的优化,于是又回到了自身;刚开始是基于大脑的优化,什么快速阅读、快速记忆、高效学习等等,最后发现没个头,逐渐的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开始走到了基于心的优化的路上来
- 在心路历程上,了解过的心理学,疗愈,宗教,神秘学,丹功,灵性,灵魂学 ,中医,周易,瑜伽,冥想,禅定等等觉得可能找到答案的地方,经历过其中的对比评判冲突和解等等,到最后就剩俩字静心。
1.2 当前历程的体验
1.2.1 早期的体验
- 初中的时候体验过在昏黄手电筒加持下上山下坡跋山涉水大晚上去外婆家的一切无惧的经历,对于从小怕鬼的我,算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 高中的时候体验过记忆力的超常发挥带来的超预期体验,让我认定潜能开发的无限性
- 大学期间一个好哥们有咳血感,我们去省人民医院,血检尿检心电图,一顿操作猛于虎,结果指标都正常,开了一盒双黄连,症状不药而愈;第一次真切体验到现代医学的匮乏和精神力量的强大
- 研究生阶段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去校医院外科副院长查看症状后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被推荐去了省人民医院(还是那个省人民医院),专家简单检查后,诊断为白癜风,然后开了一大堆对症药,我自然是不相信的,自己的身体自己有数,我从他们推荐的药中找了一款软膏,去药店买了,上药第二天症状消失,这次我的感受很复杂。
1.2.2 近些年的经历
- 从高中开始感觉整个背部总是像披着雨衣一样压压的感觉,再回不到初中那种生龙活虎的状态,认为这些是湿气、亚健康、以及后来的程序员正常毛病等等。
- 毕业工作后,偏头痛,有时候一月一次,甚至一周一次,比大姨父还准,所以止疼药和类似中成药成了我的包中常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有了所谓的过敏性或者变异性鼻炎症状,抗过敏药成了包中必备;由于前面经历,不太信任西医,而去了北京排名靠前的西苑医院和广安门中医院,开了大包药,喝了几个月,然并卵,该怎样还怎样,唯一一次一个主任医师的结果引起了我的共鸣,他说这个症状需要的只是早点睡觉(这个我知道,程序员,你懂的),那一次没有开药,有一点失落,但内心希望的力量在膨胀。
- 我的一个朋友,妊娠后期痔疮,去了北京二龙路,医生说为什么不早来做手术,把我这朋友气得要死。你懂的,医生是需要给点心理安慰的,但却没有,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频道,我后面单独开文吐槽。结果回去我“遍访医学经典”,哈哈,这个时候只能用这个词了,其实就是翻了十来本书,通过我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的过滤,选了一套贴近纯天然的偏方 ,十天左右解决问题 ,至今五年没再犯。当然这个是个案特例,别因此来找我,每个人都是全宇宙唯一的生命, 你可能需要你自己的方法。所以我对这个现代医学,选择优先级不高。
1.2.3 这一年的变化
- 比大姨父还准时的偏头痛几乎没有了
- 所谓的程序员标配颈椎病,腰椎病消失了 ,自然不需要频繁拔罐了
- 多年的手足多汗,拿几张纸都能变软的情况没了
- 多年来我的夏天总是晚来、冬天总是早到的情况没了,今年提前进入凉鞋短裤
-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都是类似的不多说,还有一些在探索比如皮肤美白、白发、脱发、近视等等我可以自己作为实验者和实验对象的探索内容。
1.3 形成的新视角
- 对生命、生命过程 、生死的认知
- 对人、人心、人性 、以及人际关系的认知
- 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以及商业视角的认知
- 对于现有身心灵相关体系的认知
- 等等
二、一种人生探索旅程
2.1 在教导认同中失去本真
从“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被告知的”说开来,一个婴儿在出生的那一刻,不知道自己以及整个世界是什么,就好像一张白纸,逐渐的学会了区分你我,学会了区分你的我的,学会了物质世界的有限性和竞争感等等,这些成了一切的基础。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会有标准来规范,这个是好的这个是不好的,这个是礼貌的这个是不礼貌的,这个是有出息的这个是没出息的,听话就有人爱你不听话就没人爱你等等,幼小的心灵上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评判规则,在不断的人认同屈服中被塑造成型,有的成为了所谓的有出息的,有的成为了所谓的没出息的,剩下的介于这两者之间。
前面是已经发生到具体个体身上能明显体现出来的,还有些不太明显的,比如对于同样场景的应对感受和方法,对于同样事物看待的角度和视野,对于同样环境的适应和周期和状态等等,看似相差无几,实则天壤之别。
除了明显的和不太明显的,还有不明显的,有时候甚至连自己都难以感知到的,比如说可能是成长过程中亦或者是累生累世的体验中的某些事件产生的一些影响,比如先天疾病,比如内向,比如对外星的渴望等等;但不管明显与否,不管我们是否感知到,他们都是实时作用在所有的思想行为中的。
所有我们本身带来的,被教导的,认同的一切都在不断窄化我们的探索之路,尤其是我们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科学教育背景下的产物,已经是在小集体意识或者大集体意识下选择或者被选择的结果了。而这个过程本身可能是毁灭性的,文字本身对于表达来说是有限的,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同一个认同结果影响范围会大不一样,比如认同“无神论”,可能会阻断关于所有跟“神”相关的探索之路,认同唯物主义同理会阻断对意识主导方面的探索。
2.2 在迷茫无助中上下求索
我们总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开始精神探索,如果没有,说明物质世界还没玩够,那就继续好好玩就行了。就好像西直门地铁站,13号线一下车,就有人跑起来了,这个时候我们是要跟着跑呢,还是怎么样呢,这是一个问题?!
我的职业生涯算是走着走着就跑起来了,跑着跑着就飞起来了,这也就有了前面那堆各种快速的方法探索,结果飞着飞着发现飞的感觉很不舒服,收到的效果比走着跑着还差,那我还飞个什么鸟蛋?!于是有了灵魂拷问:我为什么活成了这个鸟样?不断地局部优质解促成了一个不想要的结果,那我到底干了什么,到底想要什么?!于是开始了精神探索,也就是咱们常听到的身心灵,用传统的词汇来说可以表达为修养和情操的探索,只是传统的更多存在于个体化的层面,比如书香世家,大哲大家等等,现在只是更加体系化,有更亲民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批量生产罢了。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探索的都是同一个内容,就是关于人、人性、人心的事
有了前面对现代医学的认知,所以第一个探索的就是传统医学,但中医现在在很大程度上也被西化了,所以翻了好多本书,只有那么几本是我想要的,更多的要靠医者自身能量比如气功的加持,这个对我来说有点门槛,看过几本丹功的书籍,也尝试了一些课程,一开始收效甚微,等到后面学完疗愈之后,发现简单多了,差不太多。而后到了周易相关的内容,更多的是偏规则和算法,尤其是预测类的,不是我想要的入口。而后翻过一些医学巨著和解析,要么看不懂要么没动力,也没找到想要的内容。既然传统的探索难以见效,开始转向到西方相关内容的探索,一开始是心智模式相关主题,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作者(张善疯)事业有成但抑郁甚至走到生命边缘从此走上回归之旅并绽放生命的过程,引起了深深的共鸣。
在潜能心理学的工作坊,算是真正打开另一面视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这里面触发的心理学、宗教、灵魂学等相关主题的探索,在敞开的状态下不加评判的涉猎各方相关内容,这个过程中就像砸墙一样,把原有认知、信念中的各种条条框框逐渐放倒,逐步发现一片片更大的天空,后来发现还是小,不断一层一层破开,世界也越来越大。
向着更大的天空进发,在学完几套愈体系后,身心灵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归(不一定非要学哈,学了一定有用,关键你得信,有一个信念松绑转换的过程),开始逐渐找到最初那个以万物为药石的感觉,这是我想要的内容。所以我可以做几个疗愈体系的疗愈,随缘做个案。我只想在我的大小个案中,让案主从心底拿回敢于为生命负责并面对一切的勇气,拿回本属于自己的力量。只是一个意识转换的过程,意识转换了,什么个案也不需要做,信念不转换,总会反弹一部分。如果自己有力量,自己也可以转换。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专业不专业的事情,但可能我们要做的还没达到那个标准就够用了,比如我在出租屋里面折腾那个老旧洗衣机,疏通下水道,拆装马桶等等,我们自己能做的一般足够用了。实在不行或者不愿意,那就请人帮助解决一下呗。
三、在顿悟觉醒中发现自我
3.1 关于自由意志和灵魂体验
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哪怕是出身也是灵魂的选择,是成长的需要。我们所有当下的状态,体现的都是我们的选择,哪怕是看起来很糟糕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状态,也是我们的选择,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体现的只是宇宙无敌的三个字“我愿意”,我愿意在现在的状态下体验和感受。看起来不知不觉阴差阳错,但却在一条清晰的主线上,在人生剧本的剧情上。在这个过程中,经常是基于二元对立来引导来选择,从而经常走偏,因为选择是源于恐惧。你信,就能体验到,不信,就体验不到。需要的只是我的我愿意,我此时此刻就这样,这个状态是不可改变的,但下一刻都有无限可能。
3.2 关于二元对立和攀缘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被告知了各种各样的评判标准,同时我们会本能性的趋利避害,逃离痛苦追逐快乐,甚至某些精神体系也倡导离苦得乐,让我们总是站在追逐的基调上,总是在苦中要得乐;亦或者是在此生只为死后能有个好的结果,为虚幻的未来奔波一生。所有的标准都是我们自己定义的,每个人的阈值可能都不一样,而标准之间的界限本身不那么明确,也就本身没有那么强烈的对立。同时由于每个人都是全宇宙唯一的,所以基础本身都不一样,经历不一样 ,成长环境不一样 ,甚至最初的意识状态以及整个人生目标或者说灵魂使命都不一样,如何用一个一样的标准来对比和衡量呢?比如身心灵课程中,有的不学也懂,有的再学也不通透 ,然后又回到了那个自我评判,进入二元对立,传递的还是匮乏感,体现的就是对当下的不接纳。不接纳身份,不接纳现状 ,这只是一个意识的游戏,在集体意识二元对立的侵蚀下的结果,还是那句话,你可以选择,转念之间。
在我们的三维物质世界里,对立的场景本身就是一个常态,高低、前后、左右,好坏、美丑、穷富等等。而我们几乎完全都有,既然是常态,那就这样呗,哪怕我们吃着山珍海味,不也照样拉臭粑粑,对立的两面我们都是同时拥有的,从来都是;比如我们常吃的美味的鸡蛋和鸡粑粑也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那我们是怎么办的呢?同样的,我们的境遇,情绪不也是一样的么?比如身心灵常提到的小我,高我,是我们小我不好,还是我们没有用对,我们看待他们的角度不对?
3.3 关于本自具足和Being
从一个梦开始说“Being”,曾经一个午觉梦境,一个清晰的的声音,“你不需要成为任何人,你就是”,换句话说,“你不可能成为任何你不是,你只能是你自己”,可能就是对Being的另一种诠释。这是一个意识游戏,也是一个通用的潜意识咒语,百试百灵。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那些盲目追逐,本身是无意义的。
在精神的世界里,感觉创造一切。在我前面的经历中,不管是跑的还是飞的,都是一种“To Be”的感觉,这种感觉透露的只是"Not Yet"背后的我想要-我没有的匮乏感,所以创造的也是匮乏的外相。
神只会说Yes,挺好玩的游戏,你说我想要很多钱,神说Yes;你说我想要一个灵魂伴侣,神说Yes;你说我想要一个完美人生,神说Yes。你的愿望就实现了。
这个所谓的神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可以换个玩法,我有很丰盛的财富,哈哈,我的伴侣就是灵魂伴侣,我的人生就是完美的,然后神自然也会说Yes。
丰盛只是一种感觉,无法用头脑来分析,头脑分析的结果只是我们意识聚集后的结果,比如我们想证明什么面向的观点,就有什么样的对应的论据来提供支撑,只是取决于我们看到了哪一个或者哪些面向而已。体验到自然就笃定了,没体验到再分析也只是为了促进那份体验而已,没有那份感觉。所以我们就有了传统文化、宗教、灵修等等各种身心灵的体系。
3.4 关于身心灵体系和商业逻辑
在我原来没关注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只知道宗教和民间神秘学,感觉宗教就是玩精神游戏,神秘学还挺唬人的。在有一天接触到这个领域的时候,真的是震撼到了,原来大家的内心世界是这样:这么渴望得到爱,通过生气,生病,受伤,出轨,甚至通过死亡等等方式来获得想要的爱,只因为某些需要说不出来,但内心又真实需要,而通过前面的各种方式,幻想着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比如通过打骂孩子来获得伴侣的关注(这种无意识地做,而明知道没结果的);原来大家对精神成长如此的认真,一句话,专门组织会议来讨论,来谈感受,来分享经历,这里面有的是慕名而来,充满羡慕,有的则是享受其中,乐此不疲。
关于宗教的我们不谈,这个是最具历史和传承的 ;然后是心理学和灵修,原来这俩部分区分的比较明显,后来随着部分物理科学家逐渐转向灵性,部分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逐渐转向灵性,这两部分也自然逐渐融合在一起了。科学和非科学逐渐走到了一起,甚至用“超心理学”来包含原来心理学没有包含的内容,其实跟我前面说的人体科学相似,因为这会是一个整体性的研究,基于分解的研究已经不适用了。
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精神世界,在2012之后各种隐形世界解锁之后,大家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各种不同程度的开悟觉醒者也越来越多,很多证悟这也都开始来讲课传道,加上各种自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加持,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草根”的老师,也有多年研究的大师(这也是我们根植的信念,一定要多年积累么?)。他们有的是基于宗教、基于心理学,基于多年传承的体系的发扬推广者,也有的是解悟、体悟、证悟着,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从宇宙高维中下载的课程体系。同时在不同体系的内容中,有的是所谓的究竟法门,有的是所谓的低维法门,同时还会相互鄙视,就像程序员的鄙视链一样,到底是Java好,还是PHP,还是Python,JavaScript呢?有的是偏重实修,也就是内容简单,全靠毅力,有的是听完即有,有的甚至是直接植入的方式,做完就有等等。我目前只是简单分享, 随缘做疗愈个案,同时不保证每个人都有效果,因为每个人都是全宇宙唯一,关键在于你醒不醒,信不信。
关于选择,其实就跟日常生活的商业消费差不多(有些区别),比如我们买一个插线板,有几块的,有几十块,有成百上千的,当然贵的肯定有他的说法,就看你认不认是否需要。身心灵体系有免费的,有成百上千,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高的,还是一样,看你的选择。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参考,老师是否是大师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老师对你能产生多大影响,能让你产生多大变化,这句话重复多读几遍。同时这里面会有商业化的逻辑在里面,就像我们买一个品牌的产品一样,新款肯定有新的特性,就看你有多需要,都是消费的体验。这里面又会有二元对立在里面,哪一个更好 ,哪一个能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又回到了初心,不在于选什么,在于为什么选 ?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在于自己 ,内感外应 ,自心化显。想体验就体验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答案在心中 ,不在头脑的对比分析中。
3.5 关于疾病和疗愈
疾病只是人体现象描述的命名标签而已,但在集体意识的传导中,带有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或者情绪能量。人体是一套全智能的系统,如此复杂和精微,自动化运作了绝大部分,比如身体的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身体的不符合预期的反应或者说不平衡的反应(记住我们这里没说疾病),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情况,比如我们在身心灵课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异常反应,上吐下泻、嗜睡、头疼等等什么都有,最后也都自然过去了,这里面有两部分的功劳,首当其冲是人体的自愈能力(免疫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我们会欣然接受这样的状态,甚至很期望获得这种体验(敲黑板:这就是面对所谓的一切的困难的心法,看到他们带来的意义),因为那是在“排负”,所以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再看看我们平时是怎么应对类似的情况,第一层,真倒霉,身体怎么这么不争气,影响下周的项目上线怎么办,项目延期可就影响绩效了,拿不到A绩效我的XX计划就泡汤了(然后xxx,我们拴不住这些想法(念头)的出现),这下惨了~~。我们的注意力就到了那个我们不想要的情景上,这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还有来自于集体潜意识的入侵的(第二层),比如这个就是那个XXX病的症状,那个谁谁谁就是这样挂掉的,或者做了什么手术花了很多钱后来也没怎样怎样,或者是这个病就这样以后就好不了了,这些洗脑信息可能来自于最亲最爱最信服的人,让我们在还没搞清状况的时候已经有意无意的给自己摆了一道(这种认定的信念是毁灭性的)。第三层,未和解的情绪,过去的事在心理一直没过去,比如无法原谅的人或者事,无法处理的关系(社交、工作、亲子、亲密关系等等)等等,会在某个时间出现某个症状来体现。第四层,主观愿望的无意识实现,比如压力好想休息;小孩平时想吃好吃的,但父母又没能买;老人想子女回来看望等等,也可能会通过疾病的方式来满足愿望。第五层,这个就是物质身体的对抗治疗了,能很快见效,原因是我们一直以来都会这种信任投射到这上面,毕竟还是好的多,这也是西医战胜中医的一大部分原因,好的快,这是一个从小到大意识层面的清洗,这只是一个刚好迎合了我们本性不想对身体负责的想法,交给医生就行咯,这也只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还有其他的。
疗愈的概念有点广,可以说一切影响能量场的操作或者过程都可以叫疗愈,这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可能不需要物质世界的参与,直接就转换过来了。
3.6 关于意识和情绪
深入了解冰山理论,拆解意识感知的整个过程,了解情绪的成因,发现它带来的讯息,并进行有意识地转换,背后都是生命的礼物。
3.7 关于静心和不定性
心静了,意念就纯了,想法出来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嘈杂的声音了,静下来也就定下来了,定下来就会有智慧涌出来。
3.8 关于开悟和觉醒
为什么要开悟和觉醒?如果你本身就是开悟和觉醒的呢?没有一个彼岸需要去, 这里就是彼岸。方向没搞对,努力变白费。
3.9 关于智慧和一切
当下一刻是不可改变的,享受它到忘记时间,回到唯一真实的此时此刻,当下是智慧的源泉。
四、跨界融合-从计算机科学技术体系理解
整个宇宙就像是一个“物”联网,在这个网络中,节点可以是不同维度的空间, 一个空间的世界,一个世界的星系,一个星系的星体,一个星体的生态,一种生态的生物,一种生物的个体,一个个体的部分等等,就像一个机器人整体是一个套系统,而不同部分又是可以独立的子系统,他们可以独立的像这个网络送出和获取信息,这张网的信息数据就像一个集中的代码仓库一样。
每一个节点(比如一个人吧)都克隆了一份基础的代码(人类集体意识积累),只是整个开发过程中,我们可能只涉及到了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目录下的代码,其他的虽然代码都在,但从来没翻看过,虽然没翻开过,但每次提交编译的过程都还是会有关联,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在整套庞大的代码中,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代码风格(文化、价值取向等等,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有的是强制的(法律、主权等等),有的是可容忍的。有的节点推了新的代码,不符合代码规范 ,可能会被强制回滚(比如日心说),有的是推了代码没发现价值,后面被当做了代码规范的一部分(比如布尔)。每个节点本地的代码就是我们内在的内容,推送出去的代码就是外在的一切。我们人生的创造过程就是在本地代码的开发调试,同时实时把完成了的部分推送到远端。这个远端就是人类集体意识的积累。
五、普适兼容-从专业无关的角度理解
暂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