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萍
出处:《非暴力沟通》
我见: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我思:运用非暴力沟通强调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深入内心的交流,才能更有利于理解对方,提高沟通的价值,达成共识。所以,第一步需要观察,察言观色。看对方的表情、肢体语言、神态等等,看她的喜怒哀乐。第二,强调去感受。尽量做到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多一步理解。其次,通过之前的观察、感受对方的情绪,揣测出对方的需求,尽量去满足。与此同时,倾诉者也可以主动去表达自己的需要,提出请求,让沟通更有效。
总之,非暴力沟通,强调用更和平的方式去交流。这也是高情商的表现,实现共赢。
阅读时速: 800字/min
点评者伟倩:那大家可以来看看小萍的卡片式输出中"我思”,有了理论总结的话语,但是缺少自我思考的洞见,这4步彼此间的依据是什么? 是否可以有一个实际案例举例?
或者这样的一个角度,如果你没有看过非暴力沟通,或者很久之后,你遗忘了非暴力沟通的知识内容,你再看这个卡片式写作内容是否理解到位?是否可以操作?
任何的阅读输出都是有目的而为。
考验自己阅读输出的目的,就问问自己身边没有看过书的人看懂你的阅读输出了么啊?知道如何操作了? 就问问自己一个月之后再看阅读输出,是否有收获?
案例说明只是技巧,重要的是 你的阅读输出的作用是什么?
二、小翱
出处:《非暴力沟通》之观察和评论
我见: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我思:区分评论和观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可能更多的是评论。这样也造成了很多矛盾。比如说我们在别人失约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对对方说:你怎么迟到了,你有没有准时的观念。这样的一句话就带入了我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而不是去说明事实和感受。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去阐述事实和感受。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去说:朋友,你今天迟到了半个小时,以至于我们的行程需要调整。所以我很生气。我希望我们下次能完成我们提前安排好的行程。这样的一个说法可能就会减少矛盾,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方也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我们如果能准确的感受对方感受,学会去倾听,我们就能更好的去跟别人沟通。“君子不器”,区分评论和观察,这个学问够我们一辈子去研究学习,并付诸于实践。
阅读速度挑战:第一次:560字/min
点评者伟倩:这个例子很不错,关于表达客观事实的,我听过一个更好的例子。
一位员工9点半上班,事实上上班的时间是9点,作为主管的你,直接去说“你迟到了半个小时”,对方听到“迟到”这样负面词语,内心就不是很舒服。
结果这位主管说,你9点30分才到公司。
这样的直接客观描述,既没有传递自我价值思考,也没有负面词语的传递。
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和明白自己的问题。
你迟到了半个小时,和你9点半才到公司。你们各自更愿意接受哪句话?(后者)
所以有时候书上说的例子或者方法,其实还不够好,还需要我们联系生活所学,去更深度的思考。
是的,但是在书上是没有讲的。所以我们需要联系身边的所见所思所感,多加结合思考,调动自己的大脑知识,不能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和接受中。
包括我们在平时和他人相处,不管对方年纪大小,工作身份地位如何,都不要直接用自己单方面的学识去看待和评论对方,保持开放学习的状态,对于任何事和人。 当然自己是得思考的,但是接受的态度是开放的。
三、肖涛
1. 出处:《人性的弱点》+真诚地赞赏他人
从目录和序言可以了解到,这是一本关于人际交往规划的一本书,作者卡耐基更是被誉为成人教育方面的专家,所以可想而知的一点是,这家事会一本关于沟通表达人际交往,也就是之前所接触到的软实力的一系列知识的一本书
①我见:人们对这项需求的根深蒂固,迫切乐观,绝不亚于对事物和睡眠的需要,它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渴望伟大”或是杜伟所说的“希望具有重要性”。
②我思:☞其实这段话说的就是被人肯定被人称赞具有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所有的大部分人都希望被具有重要性,而真正的领导人就是能够,让别人产生被重视的感觉。
曾听过“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大概就是在讲述被重视认可的程度,从小被父母重视视为掌上明珠的,他打心底会变得很自信很开朗,很乐观。
反观自己觉得这种感觉还蛮真实的,认同感确确实实一直都存在,渴望得到认同,也许成了一种常态了,不可否认,一直在强调内心强大,内心强大的人也不乏需要社会的认同哟。
点评者伟倩:《人性的弱点》很久之前,我也看过。 发现里面的观点很明确,举例说明用得特别好,书籍也十分接地气,都会说明生活中存在的现象。 作者对人性的观察是非常的细致有洞见的。
通过小涛的总结,这段话是提到的是“被肯定”“被赞赏”。
不止是领导者,即使是普通人也喜欢、希望,被肯定、被赞赏。
因为这本书本身的总结点非常的到位,而且还有很多的案例;如果我读这本书,进行的阅读输出,我会更加倾向 结合自己以及身边人的“所见所思所感”。
在小涛的“所思”中提到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提到的是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伤害,其实这样的伤害,是不是被没有肯定和赞赏所造成的? 还不一定。
个人认为这次思考所联系到的例子是有点偏。如果你说有些不幸的孩子,就是因为不被肯定不被赞赏才导致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就会比较符合些。
所以倩倩姐昨晚说,阅读输出是很考验我们伙伴们的逻辑力的。@肖涛-广州 肖涛读这本书,需要更多结合身边人以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2)艳子:把序言,目录……思考写出来,可视化,这个挺好,也是在不断实践拆书方法的。
这个是强调被称赞的重要性对吗?
(3)喜鑫:我在想,得怎么做才能让别人有被重视的感觉。被称赞 被重视 认同 特殊化我觉得是特殊化,他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说你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其他人,你会怎么介绍。
四、艳子
出处:《非暴力沟通》
我见: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
我思:不是因为得到某种回报,心甘情愿的帮助人,被帮助的人收到帮助,不会有心理负担。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其实这个过程你得到了回报,就是内心的愉悦)
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修炼的。很多时候帮助人的过程中往往带了目的。当你付出远大于得到时就会抱怨或者不开心。这也意味着出发点不同,没有真正的理解或者达到乐于助人
SO,慢慢修炼,心甘情愿的去理智的去帮助人,不是要得到你的回报,也不是一味的老好人
阅读速度约:500/min 快了会看飘,还要继续练习。
点评者伟倩:艳子的这个写得不错,但是缺乏一些深度思考。
艳子的,我见提到的观点是“真诚的利他”,但是人性就是自私的,利他是在违背人性;如果你想把“真诚利他”的行为告诉自己或者他人,那么在我思中,应该深度思考,利他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这里提一个思考的小点:你提倡的观点是否违背人性,是的话,你就得思考清楚作用是什么?
只有你思考清楚利他的作用对自己对他人到底带来什么,你才会努力去践行。
比如利他可以让自己内心如何,利他的行为显示了自己什么 ,利他的行为可以获得什他人的赏识,利他的行为可以有更好的人缘,利他的行为可以获得工作机会,利他要注重的几个点,敢于说拒绝,敢于表达,敢于做自己,敢于沟通,不是一位做老好人,要有自己的原则。
那么你这样的深度思考,才会有深度。才是有价值和意义。
五、苏杭晚秋
1、出处:《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应用
2、我见:无论自我对话、与人交流,还是小组讨论,非暴力沟通都能使我们心存爱意,因此它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任何一种能力都需要应用于实践才有意义。
3、我思:
女儿上初中,学校离家有点小距离。我希望她骑车上学。她是车技不好,我希望她开学前练练熟,再正式骑。
第一次沟通:
我:上初中,你骑车上学吧?
女儿:不要。
我:为什么?
女儿:没为什么我就是不喜欢。
我:骑车上学多自由,不路阻,还练好车技。
女儿:练车技,平时可以练。
我:你不骑车,没人送你怎么办?
女儿:我可以走路或坐公交车。
我:走路要半小时很浪费时间,公交车有时候人很多,挤都挤不上去,有时候也要等半天。
女儿:反正我不要骑车。
我:你是不是担心车技不行,怕出现意外?
女儿:没有。
我:其实你不用担心,开学前好好练,开学时让爸爸陪骑几天,什么事都不会有。
女儿:不要,不要。我坚决不要骑车上学。
我:你不听安排,那随便你。
第二次试着用非暴力沟通:
我:宝贝,你坚决不骑车,是不是担心什么?
女儿:我怕车骑到一半坏掉;前面有人挡路我害怕;下坡段我控制不好……
我:你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我是你也会有这样的担忧。
女儿:骑车其实也是有好处和坏处的。好处是来去自由,不用麻烦你们,坏处是我前面说的理由。
我:你的理由中的第一条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是新车。万一发生了,推出回家就好了。至于后面几条,车技好了,都不是问题的。再加上前期爸爸陪骑,把路况摸清楚,出现情况,有经验了解决起来也是方便的。是不是?
女儿:那我试试骑车上学吧。
非暴力沟通真的很神奇,可以出现你想要的结果。真的要好好消化这本书,应用到实践中。
点评者伟倩:这样的小故事呈现特别的好,可以做得更好的一点是拔高境界。你写的是亲子,你还可以点明一个观点“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能一味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对方,得尊重孩子,询问她们的想法和建议。太多家长,会想你上段的对话,总是把孩子当成接受自己好意的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