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楔子 鼋头托孝驱二龙 龟山坐镇复望东

楔子 鼋头托孝驱二龙 龟山坐镇复望东

作者: 張一 | 来源:发表于2016-10-25 00:22 被阅读0次

    定场诗

    太湖鼋头托孝侯,

    青黄二龙争不休。

    欲堪人间不平事,

    且坐龟山二层楼。

    江苏省西南,临浙皖界,有一县城,名宜兴。古称荆溪、阳羡、义兴,因宋太宗继位登基,避其名讳,遂改称“宜兴”,流传至今。

    宜兴,东临太湖,西靠茗岭,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城。在宜兴的东南处,有三山鼎立,一曰青龙,一曰黄龙,一曰龟山,故名“鼎山”。日久民为简称,更其名为“丁山”。

    相传太白金星奉玉帝旨,巡视人间之时,太湖东岸有鼋出世,首救孝侯,复镇太湖。

    时,太湖之中有一青龙,有一黄龙,原本各巡其界,秋毫无犯。待得大鼋出世,驱二龙西出太湖,二龙奔逃,自湖西而入河道。

    然而河道逼仄,二龙为争湖西之霸,大打出手,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河道泛滥不止,百姓不堪其累。终于惹动天听,降下二道罪旨,令二龙各化一山,一名黄龙山,一名青龙山。

    另,恐其复再作乱,又遣一神龟下界,座于二龙山西,去不过十里,令其镇守,是名龟山。

    我们的故事,便始于这龟山。

    那一年鼎山的冬天格外寒冷,不知是因清廷末路的萧索,还是为追捕革命党的肃杀。然而民间却依旧如火如荼的过着新年,仿佛要将整年的欢乐在这新年统统绽放。

    正月初五清晨,四处仍弥漫着过年的空气,连偶尔闻得的硫磺味都烘托出新年的气氛。三五孩童身着不再整洁的新衣,口哈着白气,在街巷穿行嬉戏。时而传来一声清脆的炮响,那必定是趁家中长者不备,偷来的鞭炮。满满塞了一兜,奔跑时似乎要掉将出来。一手握着半根燃着的线香,一手随时准备掏出鞭炮,点燃后扔向各种有趣的物事。

    街边商户也陆续下板,破五之后,便须慢慢恢复营业了。迎了财神,送了五穷,总算是将这个年关过去,期望新年或有新气象。

    离镇西去不足十里,便是龟山。此时的龟山仍为白雪覆盖,一片素裹银装,偶见几只鹧鸪飞起,扑腾腾埋入雪地又不见踪影。

    龟山不高,方圆也不过五里,虽称为山,其实颇似一个小土坡。山体遍满竹林,一条小道蜿蜒而上,曲径通幽,大雪已停了数日,但仍不见人迹,小道满是积雪,恐怕上山不易。

    龟山之上,有一小院,青瓦灰墙,仿佛一位孤寡老人独自守望。院外不远处,伫立一山门,山门牌匾早已失落,左右石柱刻着一副禅联——金山挂月窥禅径,沙鸟听经恋法门。

    山门外西旁,有一座知客亭,老竹造就,看斑驳竹表,怕是已经数百年风雨。知客亭旁一封巨石,已破了一半,石面积雪覆盖,隐约可见一个“少”字。

    院内有一二层小楼,三层累石,堆成地基。正面一排合抱圆柱,各立于一方凿成鼓形的青石之上。柱数九根,飞檐数八,檐角各有瑞兽一尊。柱后三扇二开木门,四扇木窗,向里望去,可见正堂高悬一匾,上书“禅堂”二字。

    小楼一侧,砌有二间平房,一间小房。另一侧有几畦田地,旁边打有一口水井,井上刻了两个大字——“般若”。看来,这多半是个禅宗的寺庙了。

    此时,从平房之中,走出一位光头僧人,身着长衫,脚下也并未踏着僧鞋,倒提一把一人余高的扫帚,走到院中,向天看了看,便转过手中的扫把,默默扫起雪来。

    忽而,一声清亮的婴啼传来,长衫僧人一惊,放下手中扫帚,快步向山门走去。走到知客亭处,分明见一个青布衫影子匆匆走下了山,消失在竹林深处。知客亭旁的巨石上,赫然放着一只竹编篮,篮子里盖着一层厚厚的小棉被。

    长衫僧人料是有人弃婴,却不敢下山追去,只向山路望了一眼。接着轻轻提过竹篮,慢慢掀开棉被,果见一个婴孩裹着襁褓,躺在篮中。婴孩的小脸已冻得发红,刚刚那一声啼哭,多半是弃婴之人为引人察看,故意而为之。

    长衫僧人叹了一声,道了句:“寒门但有一斗米,谁厌膝下绕儿孙。这世道……”,未说完便摇了摇头,挎了竹篮,抱起婴孩向院内走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楔子 鼋头托孝驱二龙 龟山坐镇复望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gl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