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英妈,我在福建泉州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英妈社群父母课堂,本周共读《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打卡第①⑦周
【金句摘抄】
1.俗话讲“千金难买我愿意”,就是我想做的事情,我肯定想尽千方百计去做。
2.其实培养情绪自控力,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培养对象是家长自己。
3.作为家庭、作为父母,你是否给了孩子一个心理的安全港湾。(心理的安全港湾就是无论我遇到什么挫折,即便这个世界都与我作对,但是在我的父母那里,在我的家庭中,我都是可以得到包容、爱和关怀的。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人生的底线。)
4.阅读力就是学习力。
5.你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对外输出的机会,让孩子用他的知识帮助别人,讲出来。这种就是费曼学习法(通过复述概念并反馈结果来加强记忆),知识的输出是非常重要的。
6.如何提高知识的留存率?推荐一下两本书:《认知天性》,就是专门讲人为什么学习能记住,为什么记不住,怎么样能够提高学习的留存率。还有一本书叫《考试脑科学》,也是从大脑的结构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骗过我们的海马体,让我们觉得这个知识是生死攸关的,这样才能够记得住。
7.所有的孩子天然都是一颗好的种子,家长作为土壤,只要别做很多破坏性工作就好了,最好还能给孩子一点助力。就像我们说的,家长不要成为孩子人生的阻力,不要成为孩子人生的天花板,而要成为他人生的助力。
述情障碍。很多家长不会识别情绪,他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压力,全部识别为愤怒。比如明明是担心、担忧、焦虑,或者是关怀,他都能够识别成愤怒,因为他不会用分门别类的方式来表达。《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和《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两本书,就是教大家怎么帮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大家可以参考听一下。
【读书心得】
(一)如何解决孩子内驱力问题?
首先是从孩子的意愿问题入手,也就是从思维方式入手,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家长要做的事,第一件事即学会正确地鼓励。
鼓励的三个句式:第一个句式是“我看到……”,用描述式的句子,强调这个过程。
第二个句式是“谢谢你……”,我们把它叫作感谢式(欣赏式)。
还有一个句式就是“我相信……”,这个叫赋能式。
第二件事,要帮助孩子确立目标感。因为孩子有了内驱力之后,我们还希望他有一个持续的成长动力,所以他要有目标感。
第三件事,就是孩子要有大的社会价值感。对现在这一代孩子来说,他们学习的动力不再像我们那个年代一样,是为了未来有个好工作,要解决生存问题。
(二)有了情绪之后你该怎么做?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情绪的积极暂停,具体步骤。
第一步叫作情绪识别,就是意识到“我现在很生气”“我现在很沮丧”“我现在很愤怒”。
第二步叫作情绪的归因(我现在感觉很生气,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
第三步,有了情绪的归因之后,再跟孩子说情绪的处理——“我现在需要去我的情绪暂停角,让我自己感受好起来”。
最后一步也特别重要,叫安全感的确认。家长要告诉孩子“当我感受好起来之后,我会再回来跟你一起解决问题”。(有情绪不可怕,大家也不用自责,也不用担心,但是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要学会处理情绪。你吼孩子一顿,其实无非就是在发泄你的情绪而已。)
(三)你希望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反过来看孩子需要形成的能力是什么,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自主和自律。)
在养成习惯这部分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时间管理能力。我们有一个工具叫作日常惯例表,让孩子从小对于自己的事情有自我决定权,我自己安排我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而不是全部都由家长说了算。
做日常惯例表(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不是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一个任务,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对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时间有掌控感,但在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你依然要做一定的跟进执行。
但这个跟进执行是非常讲方法的。第一,就是你发自内心,是否真的信任孩子是可以去执行的。
第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家长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当你去提醒孩子的时候,你要讲究方法。两点建议:①要提前一点时间去提醒他。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在孩子早期形成习惯的时候,家长的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
*ABC法则
A(Adversity):客观描述遇到的负面事件。
B(Beliefs):写下自己对负面事件的想法。
C(Consequence):记下负面事件发生之后的感受、反应。
孩子会产生负面情绪,是因为某种想法B触发了感受C。如果孩子能够找出想法B,他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感受C。
【行动计划】
1.用书中提到的③种句式,练习鼓励孩子。
2.感恩日记继续写起来。
3.陪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惯例表”,并帮助孩子执行。
朋友,你喜欢读书吗?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一本好书,会令我们受益匪浅。 从现在开始, 让我们一起认真坚持每周读完“每一本好书”吧。 期待你的打卡[勾引][勾引][勾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