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马文的写字间
隐性知识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隐性知识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作者: 马文Marvin | 来源:发表于2017-01-30 15:46 被阅读50次

    人类总是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点大量产生某一领域的顶级人才,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工业大革命时期,硅谷时期等等,这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令人深深的着迷。在世界各地,也总是偶尔诞生某一领域的顶尖团体,比如围绕波尔的哥本哈根学派,围绕米塞斯的奥地利学派,围绕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等等,这背后的诸多文化因素中,有一种被称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的东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讨的前提

    对于所有关于知识的探讨,都需要建立一个讨论标准,也可以称为“公理”,避免让讨论过度泛化:

    知识不具有先验性

    一位天生的盲人,他的梦境是明暗、触觉、声音的杂糅,没有普通人梦中所具有的视觉影像,因此可以确信人类的知识并不存在先验性,所有的信息、文化、创造都来自于后天的学习

    知识是相对性的概念

    对任何命题的相对性阐述,都是为了避免在绝对层面的无谓探讨,“知识”也如此,把讨论约束在可归纳和可描述的语境内,乃明智之举,大部分愉悦的交流都应当以事物具有相对性这一认知为前提

    知识是一种存放的形式

    除了用自己的头脑“理解”以外,我们已经在熟练的使用“购买”“搜索”这些知识的外部存放方式,未来如果出现了一种可以将知识植入大脑的方法,“寄存”也会是一种有趣的存放形式

    隐性知识的特点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又称为默会知识,是波兰尼1958年提出并体系化的一种知识类型,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被人们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视频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我们平时说的审美、决策、直觉、信仰等等,都属于隐性知识。

    • 如何学会骑自行车?
    • 如何品味出一杯好的咖啡?
    • 如何成为一个诙谐的人?

    隐性知识的概念也许晦涩难以理解,但是在思考这三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隐性知识的学习也是有方法的,主要的方法是:

    导师指导

    隐性知识由于不能通过语言、文字、视频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所以导师是隐性知识的发源和起点,人总是能通过观察和学习从别人身上获得启发和激励,导师的巨大价值便在于此

    亲自实践

    中国的文化让很多人对于事物抱有一种“浅尝辄止”的中庸态度,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无可避免的会遇到挑战、批评、冒险的情形,这都是亲身实践的价值所在,这些过程是判断实践质量的重要标准

    持续互动

    互动的过程,本身就是隐性知识学习的重要过程,不断的通过互动修正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可以让隐性知识一点点的生根发芽,孕育出优良的果实,切不可一条道走到黑,很容易走火入魔

    自我反思

    隐性知识具有极强的私人性,别人很难站在你的角度去设身处地的考虑,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因而“反思”就成了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会非常大的帮助到隐性知识的学习

    隐性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困境

    知识的系统性学习非常重要,就像造房子的时候如何打地基,如何规划水电燃气线路,排风防水承重外观等等,在开始的时候就决定了房子的完善高度:

    知识的显隐性和系统性分布图

    隐性知识因为缺乏传播属性,知识难于传播,也难于被商业化,对于隐性知识的商业价值转换,长久以来一直缺少优秀的解决方案:

    知识的价值传递过程

    隐性知识学习的特点,是需要和导师的持续互动,仅仅依靠个人的大量时间投入是无法做到的,这大大增加了隐性知识的学习难度。显性知识的学习和时间投入是正相关,隐性知识的学习则和导师水平、兴趣投入、互动频率的综合权重成正相关。

    导师水平(70%)

    名师出高徒,虎父无犬子,说的就是导师水平的重要性,优秀的老师总是能带出优秀的学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卡文迪许实验室的 J.J.汤普森 和 E.卢瑟福,两人先后共培养出了17位诺奖获得者,硅谷创业教练 坎贝尔 教练了乔布斯、拉里·佩奇、贝佐斯、扎克伯格、杰克·多西等一大批创始人,如果没有名师的指导,“走火入魔”,“南辕北辙”都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

    兴趣投入(20%)

    兴趣管理涵盖对于事物时间、精力、目标的管理,要避免让自己的兴趣发生在炫耀、比较、算计等对人不对事的层面,这些都会严重阻碍自己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蒙特梭利围绕兴趣的培养和实践而产生的一整套教育理念,价值便在于此。兴趣环境有时候可以类比市场环境,关键是要尽可能的减少干预。

    互动频率(10%)

    著名的米塞斯双周研讨会,Google 和 Facebook 每周五下午有创始人参与的全员会议,都让优秀的隐性知识获得了传播的机会。同时互动还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名师的指导能力、父母的教育能力本身也是一种隐性知识,互动是一种对于彼此的成就,这也是为什么“好为人师”的人会有较好的成就。

    隐性知识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因为优秀的隐性知识需要在名师指导、兴趣投入、互动频率三个方面达到极致之均衡,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非常的贵,比如巴菲特的饭局,私人董事会,Coaching服务,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等等,都比一般性的服务昂贵很多,加之我们的文化又建立在封闭和“金钱乃万恶之源”的传统之上,这让隐性知识在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走得非常艰难

    而在互联网行业,因为有开放和分享的传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尝试:

    在行(仿照者:微博问答)

    打造一个导师和学员的自由交易市场,产品目标在导师水平、兴趣投入、互动频率上比较均衡,去中心化,只是感觉管控过于严格,产品体验欠佳,严重影响到了一流资源的进入

    知乎 Live

    知乎推出的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答主可以创建一个Live,它会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中。用户点击并支付票价(由答主设定)后,就能进入到沟通群内,可通过语音分享专业有趣的信息,通过即时互动提高信息交流效率。

    得到(仿照者:36kr专栏订阅)

    邀请一大批顶级导师进行一年200篇文章的高产创作,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导师质量,成功的中心化商业模式,暂时没有互动元素

    GitChat

    技术社区的一次垂直尝试,众筹文章然后进行分享外加线上互动的模式,目前还在模式探索期

    下一个会是谁?

    期待

    首发(公众号:马文at小丑鱼)长期修订(简书:马文Marvin)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性知识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la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