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章主张“不以兵强天下”,在第六十七章中主张在战争中要以慈而战、以慈而守,本章进一步说明不争无为的道理,与上述思想是一致的,是符合天道的,也是高深的智慧。
老子认为“武”、“怒”都是缺乏智慧的表现,相反“不武”、“不怒”、“不与”之人,却往往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无为不争是一种高超的处世策略,有的人看起来盛气凌人、勇猛激进、怒气冲天,却是外强中干;有的人看起来低调谦虚、平淡无奇、胸无大志,却能静观时机,待机而动,到达意想不到的人生境界。
无为不争就是天道,心中有道,善于处下,故能得道多助,就能尊重人、信任人、包容人,从而团结更广泛的力量,不必自己出力,从而战无不胜。
善为士者不武
善于为将帅者不崇尚武力。
此处的“士”指的是统兵打仗的将帅。春秋晚期,王室衰微,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老子并不反对战争,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老子反对的是那些无事生非,嗜杀掠夺的战争。总而言之,他反对以武力来解决问题。
善战者不怒
善于战斗者不轻易被人激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于胜敌者不与敌人正面争斗。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用人者对人谦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这就是不争之德,这就是借用他人的力量,这就是符合天道,是古代德的准则。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