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共晴雨
我很长一段时间反感励志,因为学生时代总是被当做标杆,成为励志的对象。老师经常拿我教育和激励其他人,别说同学们烦了,我自己都想堵住他的嘴。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不一样,别人能做到的,你未必做得到;你能做得好的,其他人不一定会。所以不必比较,也不必羡慕,你要找到自己。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小学二年级,有一天吃饭不小心推翻了碗,我爸用筷子把我的手打出几条血痕。他非常愤怒,像我做错了天大的事,让我记住这个情景。直到长大后,去医院看病,我问医生,为什么别人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动作,我竭尽全力都做不到?
医生说,脑神经受损,传达系统有了阻碍,本来就没办法准确做出平常人的动作,这很正常,否则你还有什么病呢?
那一刻,我心底掠过一股苍凉,想起一句歌词:少年被风催大,容颜未改心有疤……
我能够一直乐观向上,成为别人心中的鸡汤,是因为爷爷一直在。爷爷去世后,男朋友继位,将我百般宠爱于一身。他们捂住你的眼睛,给你鸟语花香,让你相信世界温柔,人心璀璨,仿佛所有美好都唾手可得。直到你遇到恶心的老板,自私到难以启齿的感情,你就再也没办法相信鸡汤有真实的力量,因为体验告诉你,自己和光亮之间必须有一条可行的路。
只有美好体验的人,会相信人间处处是温柔;但如果他体会了残忍、无知和痛苦,就不会那么认为了。鸡汤只能让他暂时忘记疼痛,仿佛瞬间有了力量,却无法治愈内心的伤口。等那股力量散去,伤口继续作痛,人还是会陷入迷茫、痛苦和挣扎。所以,我们要找到伤口,分析伤势,撒药包扎,等它慢慢痊愈。
人看清自己是很难的,直面一道道疤痕是痛苦的,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治愈,他们习惯去麻醉。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摒弃心灵鸡汤,它是市场依旧很大的原因。有人虽不喝鸡汤,但内心痛苦不会消退,整个人陷入无边的黑夜和冷漠。
我们不需要鸡汤,我们需要懂得。懂得自己,懂得世事,也懂得伤口,懂得它存在的意义和治愈的方法,然后被懂得。如果不能深切得了解和拥抱自己,外在的装饰和世事的繁华,其实都跟你无关,你永远只是个局外人。
向内看得越深,就越无所谓外界,越能坦然面对一切。我不羡慕看似拥有很多的人,我只欣赏不管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能淡定从容的人。不丢失自己,也不伤害别人,总是内心平和、笑容可掬。
从小被老师表扬,有人嫉妒,说是因为我身体不好;后来参加比赛拿奖,有人说是评委因为身体,而给我加分;工作以后,做出的业绩统统不谈,就拿身体不好去做宣传。我气愤,苦恼,蹲在角落里哭。也曾想过,如果我没有身体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努力就能清清白白被认可?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渐渐发现,嫉贤妒能的人比比皆是,追求功利的人比比皆是,表现自己的人比比皆是,不了解你的人比比皆是,就算你足够完美,他也会找到自认为的瑕疵来否定你,何必去计较?如果他真的那么优秀,真的那么伟大,怎么会用否定别人的价值来体现?
有一本书里引用了韩寒的一段话:“曾经很多人说我是一个大的神秘团队流水线包装的产物。因为我平时一个人单打独斗惯了,觉得冤枉,就说,我连个经纪人都没有,平时再拿多少冠军或者书卖得多好,从来没给媒体发过一个通稿,有团队的人不这样。后来明白,这世界上,看客们谁关心你的清白和委屈啊。后来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说,是啊,我出版,有那么好的发行公司;我赛车,有那么好的车队为我保障;我拍电影,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和我一起工作,还有我的那么多独立而优秀的读者,我在乎的人们,我素不相识的朋友,他们都是我的团队。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王八对绿豆,傻逼配脑瘫,没有太大意外的情况下,万物都会自然归位,感谢我的伯乐和船员们。”
这段话我也很喜欢——虽然我几乎不看他的书——确认了一下,的确是他写的,在《告白与告别》这本书里。
这段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脑瘫”这个词的专业解释是,因为脑损伤,而导致肢体的某种程度的瘫痪;不是脑子瘫痪了。如果他用“脑残”,我不会有感觉,因为我不了解脑残。但脑瘫是医学上的名词,中国目前有175万人,新生儿的发病率是千分之四;病因是早产、难产、高烧和事故,其实都是脑发育不全或脑损伤,但不代表人家智商有问题,因为没有人那么幸运,一伤就把智商伤没了。
脑部系统很复杂,不同区域受损,就会有不同的外部特征。脑部受损,可能会造成身体任何部位的阻碍,包括智商。但奇怪的是,我在治疗过程中,在北京各大医院里见到的脑瘫患者,智力低下的人太少太少。恰恰相反,因为伤到了小脑,他们的大脑似乎更有力量。
我相信韩寒是无意的,就像不了解他的人,也像不了解我的人;因为不了解,只看到表面,所以无法准确解释,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想当然。我只是在想,作为一个写作者,尤其是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后,是不是更应该准确和恰当?社会对一些特殊群体已经抱有很大的误解和偏见,多少人在努力消除这种偏见,也许你的一个用词,就足以加深或抚平这种误解。
因为不了解,所以轻而易举、理所当然,又那么理直气壮、振振有词。我们愤怒,我们委屈,可在反击的过程中,如果无意间伤害到其他群体和个人,那我们和那些伤害我们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和思维里,有不了解和不擅长的地方,这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我们能在伤害中慢慢觉醒,不断提醒自己,尽可保持清醒和准确,不去伤害别人,那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已能理解伤害,也能尽力杜绝伤害,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直疗愈。
最好的疗愈,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受伤,伤到了哪里,是什么程度;是你开始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你容许自己软弱,拥抱自己的难过,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你能够举一反三,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中,捕捉到他人的感受。
中国人的教育很有趣,小孩子一哭,家长根本不会关心他为什么哭,帮他理清内心的情绪;而是想尽各种办法,让他停止哭泣,把所有不好的情绪都埋在心底。久而久之,内心的黑洞越来越多,而我们都习惯性地选择视而不见。
其实励志的本质和中国教育的本质一样,忽略个性和差异性,定一个统一的标杆,把个体的优势丢在角落里。励志有一个很错误的部分,就是拿别人的故事,来让自己有勇气。事实上,勇气和信心就在你的身体里,你要做的是,安静下来,发现和读懂它。
别人能专心致志、坚持到底、做出成绩,不是因为他天生能吃苦、懂坚持,而是他找到了自己擅长和热爱的东西。因为他找到了,所以不用去学习怎么努力和坚持,这份热爱会让他自然这样做,而且能做到很好。而你,只看到了他的努力和坚持,便以为这是成功的秘籍。
比起努力和坚持,你应该先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最好的励志,就是让你明白世事,看清自己。从此,你不再去自我麻醉,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