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星若轩
哲学究竟有什么用?

哲学究竟有什么用?

作者: 张辉常 | 来源:发表于2019-06-08 06:08 被阅读2648次

                            01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问:“哲学究竟有什么用?”;“哲学能指导生活吗,那么我们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全新时代的到来,我们也必须给予生命一些新的哲学思辨,想象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一些新方式。

耶鲁大学的苏必德校长在2019年5月17日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说:“在耶鲁大学,你们既学想象又学创造;你们研思想,创文艺,竞体育,办公司,近则服务邻里,远则奉献世界。你们创造了一个活泼、多元、精彩的社区。”

如何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社会环境,这其实也是一个哲学思辨的过程。

哲学就如同空气一样,好似看不见,却真实地存在我们的周边,它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状态、情绪状态、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方便外出游玩。

联合国于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上决定,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

今天是2019年6月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二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类的某一些活动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价,例如过度开采、过度捕捞、从陆地投向海洋的各种污染,每个团体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海洋环境,认真管理海洋资源。

要知道,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约50%-80%的生命,超过26亿人口主要依靠海洋提供所需要的蛋白质,30多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种生物,人类呼吸所需要的氧气,有一半来自于海洋。

每个人只有节制自己内心不断膨胀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诸多杂念,不再汲汲于求,不再患得患失。

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我觉得对生活哲学的理解最为深刻的是著名作家罗素。作为当代思想文化名人,罗素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罗素的著名随笔是―《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

罗素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为什么而活着,是因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这三个原因如同三种激情,既像冰雪般的纯洁,又如飓风般的强烈,肆意地把他吹来吹去,伴随左右,支配一生,成了罗素漫漫人生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02

最近几年综艺类真人秀节目大火,马东主持的《奇葩说》和李诞策划的《吐槽大会》分别以辩论和吐槽的方式,受到了大多数90后和00后的喜欢和追捧。

三毛曾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一个人的声音和足迹,如果能被另外一些人深深的怀念和铭记,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永恒吧!”

《奇葩说》和《吐槽大会》很大程度上也为现代人的“哲学思辨”开辟了一条奇特而又好玩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它们也是新时代的“价值观冲突”的一个形成阶段。

看这两档综艺节目的时候,我是以一种哲学学习者的心态去观望一下我们年轻一代独特的想法。

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呢?引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段话来回答哲学的涵义: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哲学是为知而知、为智慧而求智慧的思辨活动,它不服从任何物质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哲学是一门最自由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句话是:“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是想求知的。”

人们往往在获得一些新的知识的时侯,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智商、情商也可能会有进一步地提升,心情也可能因此变得愉悦!

但是大家可能没想到的是,其实哲学最初是起源于闲暇。

哲学源自于古希腊,古希腊的哲学家也大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的高级活动。

古希腊哲学家

现实生活中,只要人性依然还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样子,只要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存在状况,哲学问题就始终存在。

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呢?哲学起到的作用往往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例如,“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假说是西方先哲对人类行为的最基本公设,是经济学发展的最后支撑。

人的自私欲望无限和自然资源有限之间构成了难解难分的矛盾和冲突。

就此,经济学应运而生,企图解决这个特殊矛盾,如果没有“人性是自私自利的”这个预设的话,人们就不会尽力去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结局,从这个角度来讲,哲学是产生经济学的源头。

因此,哲学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完全抛弃,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之中,人说到底就是“哲学的”存在。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往往就是来自于这种时刻。

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定自己的本性。       

                              03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是一个不爱江山、美人却只爱研究哲学的皇室贵族,也是一位难以被后人所研究的哲学家,甚至对他的同时代的人都以“晦涩者”著称。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宣称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他认为万物就像“火的燃烧和熄灭一样是不断变化的”。

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人的智慧和世界变化的规律是一脉相承的,唯有智慧的人才能够认识“逻各斯”,说出真理,让人们免于一些痛苦,其余一切都是不足取的。

所以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是古希腊哲学认识论的开始,赫拉克利特也是爱弗斯学派的创始人,还是形成哲学的伟大代表,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辩证法并非是抱怨和毫无理性地批评、指责别人,因为这样是毫无效果的。

现代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遭受批评时,心跳会加速,然后防卫本能就会出现。为了维护面子,他必然会采取反攻的手段。

这样看来,批评和指责只能造成更多的冲突,冲突就意味着可能到来的风险。

所以说,当你批评别人、指责别人时,就是在冒一种风险。

以前我的大学老师有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哲学家和一个画家,同时在皇宫里为国王效命。

国王特别欣赏和器重哲学家,遇事常会谦恭地请教哲学家的意见。

这让画家很不高兴,他对此心怀怨恨,耿耿于怀,一直想找机会给哲学家一点颜色看看。

终于有一天,皇宫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各国贵宾云集,可是国王只邀请了哲学家坐到他的身边去。

这次,画家真的被激怒了。于是,他心生一计,主动请求为哲学家画一幅肖像画。

国王答应了,结果画家把哲学家画得奇丑不堪,不忍目睹,引起整个皇宫内外哄堂大笑。

国王勃然大怒,要对画家严行惩戒。这时,哲学家却一步向前,为画家求情。

哲学家说:“请不要责怪画家,因为他画得很好,画中的那个丑八怪,确实就是我。而我的一生,就是努力与这个丑陋的自我做斗争。”

就这样哲学家和画家之间的隔阂和芥蒂慢慢解除,成为了国王最强悍的“左右护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国泰民安。

哲学家这一善举让我想到了在196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面的那句经典名言:“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

一个基本的人性常识是:即使你的批评和指责是出于善意,但对方因为自尊受到伤害,明知道错了,也要为自己辩护,死不认错,情绪激烈时,他必会和你针锋相对。

因此,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认为,整个世界,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永不停息燃烧着的火焰。

赫拉克利特最为著名的经典结论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其实都已经不同了。”

简而言之:“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比如,你爬山的时候,通往山顶的路和下山的路已经不是同一条路了,因为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在瞬间即逝地变化着。

这条路上肯定有树叶落下了或者地上的树叶改变了位置,泥土中间和表面蚯蚓、虫子、细菌正在穿梭,而泥土自身的一部分也在腐烂,一部分正在化为石头,只不过人类的肉眼无法明察罢了。

没错,一切都在变化,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回到过去,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自悲切,还不如珍惜现在的河流。

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就曾经说过:“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

人的天性当中最令我们感到措手不及、无可奈何的是:“人总是要等到真正失去了,被残酷现实撞击到无路可退了,才开始学会珍惜世间最宝贵、最纯粹的情感,这是人类冥顽不化的劣根性!”

先哲们那悠远的声音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千万要记住: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珍惜值得你珍惜的一切。

                              04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巅峰,对后世的一些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
黑格尔说:“哲学就是花蕾、花朵、果实,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

这就说明了哲学它的重大贡献往往是容易被人忽略的,而哲学的作用又往往是最关键的一环!

时代的压力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中为了更好地应对琐碎的事情,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毫无疑问就是指哲学思考。

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并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

“密涅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肩上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

“猫头鹰”不选择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时降临,恰恰说明人的思想和理性总是自甘孤独、意味深沉的。

哲学与宗教有所不同,哲学更像是思维的游戏!

哲学是思维的广川,万象都在它的观照之中;哲学是理性的顶峰,居高临下俯视人世的一切问题。

宗教是行为艺术的导演。它目标非常明确而单一;它激发人对最大幸福的向往,且使这种向往始终与行为为伴;它驱使人们披荆斩棘不停歇地奔向那最高的道德标杆和超越的生命境界。

哲学就像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水,没有哲学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将日趋虚伪,生活必将日趋欺诈,思想必将日趋迂腐,文学必将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将日趋顽固。

                              05

道家学派—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素与简,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金钱、权位、名声而整日拼搏劳碌。在追逐的过程中让自己时刻处于一种十分焦虑的状态。如果追逐不到,那会被打击地痛苦万分,乃至一蹶不振。

如果名利追逐到手,那野心和贪欲又开始滋长,进行新一轮的追逐,如此循环往复,一刻不得安宁。

比如,有些人需要各种各样的商品来满足好奇心,不管是吃的住的还是用的。

人们总是希望买多几套房子,买很多漂亮的家具,很多衣服,冰箱不塞满食物心里就空落落的。

但即便购买欲望全部都得到满足之后,依然会有空虚感,日本著名作家—山下英子写了一本畅销400万册的书籍,叫《断舍离》,断舍离其实是一种行动哲学,是在这个物质过剩的年代里自我解脱的深刻智慧。

“断舍离”不仅可用于整理和收纳,而且还立足当下和自我,思考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延伸到人际、婚恋、事业、家庭、时间等领域,清除闭塞感,用新陈代谢的方式来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轻盈。

在世界各地,“断舍离”的行动哲学已经拥有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规模庞大的支持者。

“断舍离”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我们被物所困扰,把给自己心里添堵的东西整理出来,比如不会再使用的破旧品,甚至是以前年轻时谈恋爱留下的一些信物、照片,把它们全部都清理掉,腾出空间来满足自我的精神需求。

许多孤独的夜晚失眠者特别需要一些精神依托,我其实特别心疼这些人,他们需要一些舒缓又静谧的钢琴曲来助眠、抚慰他们持续崩溃、受伤的心灵。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的那样:“运动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的人,才会真正成就完整的人格。因为运动能锻炼身体,而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我想特别讲到的一点是,大多数人都很喜欢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部分人甚至认为自己能像斯特里克兰那样看到“月亮”,而不是满地的“六便士”,但孰不知随着年岁的递增,才终于发现这或许只是一个披着浪漫主义外皮的“骗局”。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在1919年写的经典名著,也就是100年前的作品,时至今日,依然被无数读者所喜欢。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大多数普通人达不到书中原型人物、著名画家—保罗·高更的艺术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大多数普通人痴迷于虚幻的故事,这是对平淡又无聊的生活的一种浪漫抗议。

我其实特别害怕的是大多数普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普通人,一定要“失魂落魄”了很多年之后才终于发现,自己真的不是“艺术家”,而是普通人。

苏格拉底曾经警告过我们的那句“唯一真正的知识是要知道自己的无知!”

这也是哲学问题,和宗教信仰一样,我常劝朋友,有个宗教信仰也不错,不管你信仰儒教、道教、佛教还是纯粹意义上的哲学,到晚年你总可以找到一个精神依靠。

非常可怕的一点是:在当今这个社会,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上流阶层、中产阶级还是底层平民,都在时代的漩涡中陷入了集体的颓废,空洞的无聊,变态地寻找自我存在的困境中。

因此,人生如果没有哲学就太过于危险,比如怕老了怎么办?前途怎么样?都怕,一天到晚都在怕。所以人就会去寻找一个生活哲学来作为精神支柱。

以哲学来讲,就是找一个信仰的东西,一个主义,一个目的为中心,假使没有信仰,内心迟早会崩溃,容易铤而走险。

孔子说,小人不知天命,所以不怕。而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小人,会有自己敬畏的东西,比如法律和道德。

要完全认识一个人,就一定要认识到他的恐惧。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一定要自己找到一个畏惧的、真诚敬礼地去做。

                              06

我们中国的大部分哲学学者由于长期习惯于、依赖于根据西方人的评价、而不是凭着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做学问,也就很难以认同和接受自己东方哲学家们的大智慧,长期只能在嘴皮子上和在纸上去研究“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表象。

我们学习哲学或许就是要避免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所预言的那样“服务于二流目标和二手思想”。

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托妮·莫里森曾写道:“我们的过去黯然惨淡,我们的未来阴暗朦胧, 但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看作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游戏,我们就会碰到另一个谜,那是美和光的谜,是在骷髅上歌唱的金丝雀的谜。”

中西方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南怀瑾、冯友兰、叔本华、尼采、黑格尔、康德等等,他们的经典哲学著作是经得起推敲而且也并没有过时或者过气。

例如,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南怀瑾在《慎独慎行》一书中,就特别提到了“自省是加速器、有“闻过则改”的雅量、不能以一己之长去摧毁他人”等观点。

“慎独慎行”泛指当你独自待在一个无任何人监督的地方,依然能够做到遵规守纪,不违反法律、道德,依然能够真正地做到谨言慎行。

再比如德国哲学家―康德,他的哲学观点也非常有趣,康德对善良有自己独特的判断,那就是:“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

自然美景

2019年最受观众好评的中国都市生活剧—《都挺好》,它里面揭示了具有不同性格缺陷的几大主角,在这个新的时代语境中进行各种伦理拷问。

《都挺好》的主角有:懦弱无能爱挑事的“苏大强”、死爱面子活受罪的“苏明哲”、啃老巨婴妈宝男的“苏明成”、雷厉风行又冷漠的“苏明玉”……

《都挺好》

提出“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的近代哲学之父、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认为,良知,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因为人人都认为自己具有非常充分的良知。

没错,自认为善良的人类会尽可能地对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施予最大的善意。

但是我认为的善意也是有“锋芒”的,而并非毫无原则、底线的“愚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愚善”、“愚孝”都只是会害人害己,毫无意义。

农夫与蛇的故事、东郭先生与狼的悲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人与人之间,有时往往真的弄不清楚谁是农夫,谁是蛇!”

无私换来自私,付出换来伤害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不断上演,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上的原因是: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人的背景而非人本身。

但是这个世界有一点是很公平的,玩弄生活的人必然被生活玩弄,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的那样:“凝视深渊的人必将被深渊回以凝视。”

人们总是想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但这样是不对的,人和人之间如果无法坦诚相待,彼此欺瞒,那也就无须建立感情的联结。

善良并非有用才坚持,而是舍不得让同样善良但不小心犯错的他人感到难过和不堪。

那么如何减少跟自己家人、朋友价值观的冲突所引发的争吵呢,道家学派—老子提倡的观点是:“柔弱胜刚强!”

老子的这句话其实很容易理解,初生柳枝,柔软、细嫩,想折断它,很不容易,但是到了叶子落尽、干枯、坚硬之时,只要稍稍用力,就可把枝条折断。

因此,放低自己的身段、恰如其分的示弱、将自己正在经历的挣扎和痛苦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诉说给家人、朋友听,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我们中国的道家学派一孟子有句话就讲得极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每个人都有傲慢好胜的心理,想比人家好,想教训别人,都想指导别人,这是人的毛病。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互相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对此,苏格拉底明确指出:“我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要成为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新思想。”

苏格拉底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因为他说,雅典这匹骏马变得过于肥大迟钝而昏睡了,神要用他这只牛虻来刺激、唤醒雅典这个国家!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又无聊,而价值观的冲突带来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

中国哲学家陈嘉映在他写的哲学书里的序言里就曾经说过:“缺了感受和思考,世界就索然无味了,然而,世界好像是为横冲直撞的人设的,不是为善感求真的人设的。这点应该学习希腊人,希腊人对生命的理解不是活着而是活力,活力既是鲜活地感受、好奇,也是敢作敢为。”

相关文章

  • 哲学究竟有什么用?

    01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问:“哲学究竟有什么用?”;“哲学能指导生活吗,那么我们活着...

  • 哲学究竟有什么用?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问:“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到底实不实用?” 1.亚里士多德:人的本性是求知 引用哲学家―亚...

  • 上大学的意义

    现在的很多人都在问,上大学究竟有什么用?上好大学究竟有什么用? 以前的我,有一段时间也这样思考过,觉得...

  • 学习哲学到底有什么用?这里有最好的答案

    有人问,学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学哲学能赚钱吗,学哲学对生活有什么用处吗?我为什么感觉不到它的用处啊? 哲学是一种智慧...

  • 也许,仓央嘉措的一生都是为爱情而来~

    没有人知道,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情,属于浅相遇,深相知; 更没有人知道,这世界上,究究竟有多少情,属于默然相伴,寂...

  • 我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什么是哲学? 哲学就是爱智慧。 有很多人都问我:“学习哲学有什么用,没有带来金钱,我都不知哲学是什么玩意但总是给人...

  • 8.11   23:49

    有的时候,会想很多的事情,会想和别人聊天究竟有什么用,那些所谓的赞,评论数有什么用。现在想通了,好像真的没用。聊天...

  • 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

    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 对于理科出身的我来说,哲学就像海市蜃楼,美丽璀璨,又虚无缥缈,想去...

  • 2018-08-29

    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什么 中午的时候问我的母亲读书究竟有什么用,母亲立马训斥了我,说道,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是为了你...

  • 读书究竟有什么用?!

    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自己高兴,能安放和陶冶自己的灵魂,能与自己对话,能更好的认识自己甚至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究竟有什么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md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