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信不信,很多东西是没用的→有很多东西,尤其是你遇到的知识和技能,起初你以为它很有用,如获至宝,把它当做可以让你走上人生巅峰的保障。但最后,你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
比如你上过的付费课程。别人看来你好有心,但你自己知道,你只是凑个热闹。课程结束好久了,你甚至连一次作业都还没有完成。
比如你收藏的干货,自己总结的“很厉害的东西”。你心里好激动,以为掌握了武林秘籍,马不停蹄地收藏起来,生怕哪天万一找不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知识的错。道理都一样,为什么你听完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而别人就可以受到启发,脱胎换骨?
难道真的是人的命天注定?
孔子他老人家说,还真不是!(我保证,这次不是鲁迅说的。)
2
提问你一下,你知道《论语》的第一句是什么吗?不要去问度娘,问你自己!如果你能立马想起来,那绝对是学霸级别,去,中午自己给自己加个鸡腿!
没错,《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既然都是学霸,当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学习一个技能的时候,要经常练习,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掌握技能,这是多高兴的事情啊!
可能你会有不同意见,“习”不是复习的意思吗?不是说学习的时候,要多复习吗?你是不是弄错了?或者说,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体育老师客串的?
来来来,听听孔子老人家怎么说。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行动。学习一种技能,一定要去运用,要掌握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才是学习的本质。所以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多练习,而不是简单地一遍又一遍复习。
你学习《论语》的时候,反复复习,倒背如流,别人随便提问一句,你就能马上回答出下一句,是不是显得很厉害?不过,如此神通又能怎样?如果这就是最终目的,那你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
有一个古人,明道先生,他的态度更明确:如果你把书都背下来,那就是玩物丧志!
我的天,怎么有一种晴天霹雳的感觉!
别人在遛鸟斗蟋蟀,而我辛辛苦苦背书一遍又一遍,摇头晃脑晃得头晕,到头来竟然得到这样的评价!
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不容你半点质疑。
你呢,就算把书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对于大家来说,也只是多了一台复读机,而你却自以为有一种了不起的才能,四处炫耀——瞧瞧,别人都不会背,只有我会背,我多牛逼。
其实你心里清楚,从小背古诗文,背课文,有多少是因为真的喜欢,舍不得忘记,才一定要背下来,细细品味?
说实话,还真的不多。那么多优秀作品,我们可能会被少部分吸引,但更普遍的情况是,背诵只是为了考试不扣分,或者放学的时候不被单独留下来,耽误回家吃饭。
这不是正确的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学习了,能够落实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技能,学有所用。
说白了,学习就是行动,是模仿优秀的人,而不仅仅是看书明理。具体到《论语》,就是模仿孔子的一言一行。
古代的官员,很多都推崇《论语》,人手一本。他们甚至认为用不了一本,半本《论语》就足以治理天下,这不是没有道理。
所有的学习,都来源于模仿,模仿经典,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3
我的小孩子,已经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发音还不标准,仅仅是清晰可辨,但是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几个月前,他连这四个词语也说不完整,发音不清晰,我们就有意识对他说这些词语,经常说,他慢慢也跟着说。达到现在的水平,就是学习的结果,也是模仿的结果。
又比如,我当着他的面,把废纸扔到垃圾桶里,对他说“扔到垃圾桶里”!
每天重复几次,也让他去尝试着做。现在,他已经很听话了,让他把碎鸡蛋壳放进垃圾桶里,他就拿着碎鸡蛋壳,步履蹒跚地走近垃圾桶,伸出小手,准确地把鸡蛋壳扔进去。
小孩子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已经在学习了,竟然学了还能用上,真的很神奇。
4
很多人会有疑问,我明明懂得很多道理,为什么却过不好这一生?
这样的口气,似乎是想推卸责任,把生活不如意的责任,一股脑推给了外界,显得自己很无辜。
首先,推卸责任本身,就不是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地基歪了,在上面盖的房子很难保证不会塌。
而且,你以为自己懂很多道理,其实却只是异想天开。你只是认识这些大道理中的一些汉字。只要没有生僻字,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懂好多道理”,但你能期待一个小学生做出什么大事?
说白了,很多人根本不会学习。
听了一些讲座,听别人讲财富故事,了解一些干货,一些套路,就以为自己学到了精髓,很了不起,别人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做到。
有这么容易吗?
别忘了孔子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别人给你演示一遍,你不仅要模仿出来,还要玩出新花样,做不到这一点,孔子也救不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