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以长恨为序》

作者: _彼岸河_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14:53 被阅读23次

    《如若以长恨为序》

    ——子少

      

    《如若以长恨为序》

    如若以长恨为序,至今谁能续华章?

      

    倾城之恋转既逝,怀念空吟《长恨歌》。

    如果是以那流传千秋的《长恨歌》为序,那么自现在起逆推至盛唐,这千百年间,又有谁与谁的爱情可以以之为序,曾在这历史的画卷上续写华章?

    骊山那段倾城的黄昏恋,本来就有违人伦,可是他们还是爱了,爱的那么痛彻。华清池、荔枝香,这番恩爱折煞了多少人?可惜却终敌不过世俗,哪怕是帝王。英雄末路,马嵬坡下、白绫十丈葬红颜。

    如今不知为何又翻开乐天的《长恨歌》,是为怀念、是为惋惜?一直执着乐天写下的伏笔,“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可转眼之间就已过去了千百年,乐天当年所埋下的伏笔至今也没曾得到应证。明知已是不可能,我却依然执着的相信了。

    岁月枉然,长歌当哭。如若长恨是为序,那么此序又是为何人而作?

    我也曾感激白乐天,这个狂妄不羁的诗人。他起笔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又接一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就免去了他们不为世俗所接受的身份差异。

    公媳之恋实为禁忌之恋。就算是到了今天,这样的恋情依旧不会被世俗所接受,更何况是在那尊崇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盛唐?他们的相遇、相爱本来就是一个错,如同红颜祸水、结局成谶。

    不知当年乐天为何对他们的身份差异轻笔带过,是因皇权,或是其它?

    但如若他如实而写,我因不知该怎么翻开这《长恨歌》。我觉得白乐天虽然一生狂妄不羁,但他是心里也有着他所向往的美好。因为李隆基与杨玉环,他们本来就是一双一代一壁人。如若不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我相信《长恨歌》这段黄昏之恋亦是禁忌之恋的爱恋,一定会有另一个美好的结局。

    可惜他们一个是万里江山之主,一个是倾世红颜佳人。他们的相爱或许只是内心深处的相互吸引,又怎是他们可以控制得住的?但是只要他们相爱便已是一场错,正如结局他们终究还是错了,错于世俗、错于苍生。

      

      可若非是安史之乱,使得天下生灵涂炭,百姓惨遭战乱之苦。但若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这世间又有谁有权利来指责他们?他们只是遵从内心的本意相爱了而已。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杨玉环终究还是进宫了,从此风光无二。在这之前或许李隆基也抵不过世俗的流言,在杨玉环进宫前还是让她带发去尼姑庵修行。是为了断尘缘,还是借此遮羞?可是当杨玉环真的进宫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接着独享恩宠“三千宠爱于一身。”那些世俗流言是否默默消失?

      

      当杨氏家族“姊妹弟兄皆列土”时,世俗的流言又有多少转为了痴痴的向往?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昔他们终究还是错了,就算是皇权也不可能对抗整个世俗。

    那一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此梦终醒。

    据史料所记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既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其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大军,以“忧国之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唐军节节败退,仅仅两个多月安禄山遍横扫了大半个江山,到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至此曾经傲立于历史长河上的一颗璀璨巨星陨落,从此盛唐不复。哪怕后面唐军光复帝都,重统天下。可惜盛唐的光彩,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就此陨落于历史的长河。

    唐玄宗李隆基曾经的一代天骄帝王,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竟落得率众溃逃。三十万军民就此由帝都长安出逃,曾经领兵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再灭太平公主集团,而平定天下动乱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的英雄已何去?

    是不是真如史书所记——红颜祸水、英雄难过美人关?

      

      可是她只是她的倾世红颜,又何曾能奈何江山天下?安史之乱又不是她一个人的错,但叛军云集、势如破竹又是谁的错?

      

      那一日“六军不发无奈何”,马嵬坡下的冬天是不是要比往年更冷?那一天“花钿委地无人收”,马嵬坡下是否也曾落雪纷纷?

    写于:2017年12月4日,昆明盘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若以长恨为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na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