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一)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一)

作者: 阅读约想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14:52 被阅读0次

      初翻《课程的逻辑》  这本书感觉是这应该是一本讲述生硬理论知识,不一定接地气,不能吸引人饶有兴致的上手阅读的书。但真正坐下来,静下心来拿起书读起来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这本书填补了我关于课程对比和改革的理论空白,读起来也不觉得无趣,反而有读下去的欲望。

        随着时代变化,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课程发展的逻辑,而这种寻求必须基于“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理念,高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旗帜。尤其是“国际视野”,这与石门中学“国际化”办学思路不谋而合。

        学校课程编制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传统;二,现实;三,发展的需求。学校课程一定要是师生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展开文化探索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这里特别强调“动态生成”。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传统的3R-“读、写、算”被重新赋予内涵, 基于关爱伦理学的3C-“关怀”(caring)、“关心”(concern)、“关联”(connectedness)被提出,新时代教育更重视人格健全和多元智能。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赐予,而是学生自己掌握的,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探究的过程。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改革,其重心在于创造怎样一种“课堂文化”。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应该向“对话性教学文化”转变,即从“传递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从“记忆型课堂文化”转型为“思维型课堂文化。“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P.Freire),通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即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

相关文章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一)

    初翻《课程的逻辑》 这本书感觉是这应该是一本讲述生硬理论知识,不一定接地气,不能吸引人饶有兴致的上手阅读的...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

    做综合实践活动也有几年了,但是对为什么去做综合实践活动也没有去主动理解过,今天读了《课程的逻辑》这本书,对综...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

    这两周,我读的是“创建个性的学校文化”这一章节。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对于课程改革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内...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2

    钟教授在《课程的逻辑》一书第四章节——《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论述中,提到的一些观点,令我印象深刻,颇有...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1

    钟启泉教授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一直非常敬仰,几年前我也有幸听过钟教授有关课程改革主题的一次讲座。但是钟教授的专著倒...

  • 《课程的逻辑》读而有感七

    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因果等功能,即所谓学术方面的能力;而右半球则是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片和...

  • 2017-10-2课程改革重在课堂改革    课堂改革敢于课

    课程改革重在课堂改革 课堂改革敢于课程实践 -----读《课程的逻辑》目录、引言 狭义上逻辑既指...

  • 读<课程的逻辑>第一章有感

    现代课程论从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课程研究离不开对学生的关注,倡导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新...

  • 读《课程的逻辑》第一章有感

    本周,我带着敬畏之心开启了《课程的逻辑》一书第一章的阅读。师承华东师大,虽未与钟启泉教授谋面,但他也算是我的...

  • 读《课程的逻辑》第二章有感

    《课程的逻辑》的第二章为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本章中我首次细致的了解到何为“研究性学习”。文中提到: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课程的逻辑》有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na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