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谢他们、她们,为我们带来现在和将来永远的幸福

感谢他们、她们,为我们带来现在和将来永远的幸福

作者: 玄月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9-29 21:37 被阅读0次

    今天,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看到《剧本》杂志副主编武丹丹女士为锡剧《烛光在前》写的观后感。


    在这篇名为“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的文章中,她先传讯喜报:该剧斩获第17届文华大奖!


    这是一部以常州三杰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夫人陆静华女士为主线的剧作。追溯了张太雷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精神、初心,他的信仰和精神,像风雨中永不熄灭的烛光,引领人们义无反顾地向着美好未来开拓进取。


    整剧以陆静华在一次又一次的别离、面对和承担中开始和落幕的。


    世上所有重逢的喜悦总是相似的,但别离的伤痛却各有不同。这部戏分别以“剪信”“议去”“掷衣”“烛光”四折来书写诀别。


    在第一折“剪信”中,二女儿西蕾决心去参加革命,母亲纠结再三,最终选择放手。她说:你要走只能跟着他们,跟着你爹。于是,她将剪去抬头和落款的书信交给女儿,让女儿到上海去找党组织。此刻,观众才知道她瞒了10年的秘密,孩子们也是第一次知道父亲张太雷是共产党员。


    这一幕,将陆静华对丈夫的思念、独自承担一切的隐忍与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折“议去”是大女儿西屏自愿放弃去延安投奔新生活的光明大道,主动留下帮妈妈挑起生活重担,照顾瘫痪的奶奶。女儿的选择很坚定也很痛苦,让我们看到母亲陆静华为家庭长年辛勤付出,潜移默化对女儿产生的影响。


    作为家中的长女,我读到此处感同身受并一度落泪。西屏说:在街上,我看到王家、李家披着妈妈浆洗的衣服,钱家、赵家穿着妈妈手绣的鞋子,路过典当铺,掌柜善意提醒说:天凉了,快把过冬的棉被赎回去吧。她说:我想好了,让他们去走爸爸的路,就让我来走妈妈的路吧。


    这一幕又让我想起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被捕入狱时,为了保护哥哥李葆华的周全,大义凛然地谎称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因为她一句话,让他的哥哥免受牢狱之灾,得以幸存。


    烈士的子女们同样可爱、可敬。


    第三折“掷衣”写的是陆静华唯一的儿子要去参加革命,唯恐母亲阻拦,催促快开船。母亲追到船上,儿子藏着不现身。母亲知道儿子心意已决,她不禁暗暗思忖道:再相逢不知又是哪一春了。儿子走后,她喃喃自语起丈夫在家书中的那句话:不能不尝一点离别的苦,去获取那种幸福。这句话给了陆静华无穷的精神力量,让她苦守着风雨飘摇的家,孝敬老人,照顾子女,一心一意为抗战前线的丈夫张太雷坚守着大后方。


    最后一折“烛光”是编剧用张太雷唯一一封家书为引子,以二人对话的形式呈现夫妻告别的情形。家书中写道: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啊!烛光下,临行前的张太雷看到的是贫瘠的家庭,破碎的棉被,空空的米缸,桌上菜盖下扣着的萝卜咸菜。他对妻子讲了瞿秋白母亲的故事。他说:自己和秋白在外面做的事,就是为了让天下再没有饥饿的孩子,再没有辍学的少年,再没有绝望的母亲,再没有像他妈妈那样的惨剧。陆静华感同身受,完全理解丈夫的选择。


    在苦难面前,陆静华虽然饱经风霜,但是她依然有着强大而坚定的内心,她的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壮举,但这种无声的力量支持丈夫前行的脚步,儿女们奔赴革命的身影。


    烛光在前,昭示着希望,守护那份光亮的是可敬的妻子和坚强的母亲。


    感恩无数像张太雷那样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共产党人,感恩他们身后像陆静华那样,散发着坚强和柔韧,隐忍和自强的伟大女性,有了他们、她们的付出和奉献,才有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发扬和传承,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将来永远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谢他们、她们,为我们带来现在和将来永远的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nk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