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这本书,第二次读,对于之前的一些概念突然就理解了,也更通透了,于是合上书,用检索的方法写下今天的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11980/fe05569d70e6a3f6.jpg)
一、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管理?
各大平台的课程,网络上的文章,小视频,直播如果我们不去看,不去读,它就是一些数据。而我们看完、阅读完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是当我们用它来指导自己从而改变行动的时候,这些信息就变成了我们的知识。
朋友圈的文章,看完之后频频点头,然后生活照旧,这只是一个信息。如果我们在转发之前能带着思考或者写简短的评论,这才是知识。
大部分人喜欢简单的学习方式,因为简单,不用费力思考,但是效果往往也很不好。我们学习的很多知识,都是孤立地存在着,没有整体的框架,在这种模式下,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的技巧和方法,有一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
所以为了达到更深层次的认知,我们要学会知识管理。书中这样定义,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它以三个维度存在着,数据管理维度、信息管理维度、底层规律的维度。
二、如何提高认知深度?
书中的案例:为什么北京的房价那么高?第一种回答,炒房团搞的,这是对问题的本身做出回答;第二种,北京的土地供应稀缺,高购买力人群过度集中,所以推高了价格,跳出问题本身,根据理由分析判断,这是深度认知。
我的感觉是从why的层面去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深度的认知能力。简单的说,凡事多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么做了之后能有什么收获?通过简单的表象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
三、认知深度和临界知识有什么关系?
认知深度是我们的思考方式,而临界知识呢,是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用书中的话描述就是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比如,人际关系相处,要想有和谐的氛围,必须有好的关系基础,而这个基础又是建立在我们互动的频率之上。那我们跟家人、孩子、朋友、同事的相处也是如此,双方有了很好的链接,就能做到“有了关系就一切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一切就都有关系。”
“链接”能帮助我们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矛盾,这算不算解决关系的底层规律?
四、我们应该学什么?
公共知识?专业知识?还是通用知识?作者用二八定律说明,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所以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就能游刃有余。
金句分享:
1、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人与猪之间的基因差异是恒定的,可量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则会达到完全超乎想象,无法预测。
2、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
3、未来多角度、答案在风中。
4、有些人写文案是为了感动自己,而优秀的文案是感动用户。
5、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的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6、斜杠是结果,不是原因。
7、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8、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9、拿着锤头的人,看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
10、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带给我们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