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定位

作者: 小蜗牛爱读书lll | 来源:发表于2018-01-01 17:35 被阅读23次

前几天突然想到一句话,可以说是意外的灵感,天作之合,认识到这句话对我非常有帮助,既让我知道了我为什么现在会做这么多事,又可以反过来激励我继续做我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这句话就是:我是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敬畏的终身学习者。这是给自己的一个定位,这里面有三个关键字。“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世界充满敬畏”“终身学习者”。

先说说第一个关键字“对世界充满好奇”。我看书很杂,对各个方面的书籍都有所涉猎,科学,历史,政治,哲学,宗教,文学,心理学,地理等等书目都看过几本,尤其是上了大学之后,闲暇时间增多,一段时间变换一种看书的方法,有的时候是看系统性的书,比如武志红心理学系列书籍。有的时候是按照一些经典书目提纲来看。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我又神灵附体似的说了另一句话:看书是我观察自己的显微镜,看书是我观察世界的望远镜。除了看书以外,我似乎对周边的所以东西都充满着兴趣,我对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感兴趣,我对中国的集体人格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我对中国社会的运作感兴趣,我对是否真的有上帝感兴趣等等,我不断的再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想到问题后去看书,去请教高人,有了心得后马上记录下来。

那紧接着,我又问了我自己一个问题,周围的大学同学空余时间基本都在打游戏,甚至对很多新生事物都是麻木的状态,你为什么对这个,对那个感兴趣。在大学期间可以以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知为己任。我想区别就在于我比周围人好奇心强了些吧。我比任何人都想知道我自己是怎样的,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我想弄明白世界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我存在的本质,这个世界存在的本质。我未来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这个世界又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不了解自己怎么办?看点心理学书,学习心理学知识嘛!

不明白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怎么办?学习经济学知识嘛!

不明白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怎么办,学点中国历史,从中国的诞生开始推演嘛!

可见,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正是这种好奇心推动着我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乐此不疲的迭代着自己的认知及思维模式,由此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我一生只会有一个职业,那就是“学习者”。

活到老,学到老。生命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决定你是否老去的不是年龄,而是你的好奇心,当你对这个世界失去好奇的时候,便是你真正老去的时刻。按照这个逻辑,我则会永远年轻,即使步入老年也会是个老顽童吧。今天是2018年1.1号。祝愿大家永远年轻,永远激情,永远目视远方,永远热泪盈眶。

今天好听了罗胖第三次跨年演讲,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非常感动:做得到app.我们是认真的。这反映出罗胖对用户的极大的负责,我在得到学习了很久,有巨大的收获,我是得到的死忠粉,我为得到代言。期待身边的更多朋友也能在得到上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

对自己的定位 对自己的定位

有了对世界的好奇,够吗?当然不够,还要有对这个世界的一份敬畏。否则越是有只是的人对这个世界的破坏越大,想想法西斯是不是就缺乏对人的敬畏而滥杀无辜,人类以前是不是对大自然缺乏敬畏而导致环境的报复。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是个就是个对世界充满敬畏的人,他的“圆圈知识理论”堪称经典。

他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对自己的定位

故事是这样的:芝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是埃利亚派的代表人物,巴门尼德的学生和继承人。芝诺素有“悖论之父”之称,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经讲过一个“知识圆圈说”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有知识的人越谨慎,越是不会对别人妄加评判,而那些学到点鸡毛就认为自己天下无敌的人缺少的就是一份敬畏。

接下来说说我的两段经历,以表明我对这个世界的敬畏。

第一件事很有意思,我小时候经常性的用打火机烧蚂蚁,没有任何理由,但现在我不忍心伤害任何一个有生命的动物,包括植物。之所以会有这种转变,是因为与小时候相比,我现在对世界多了一份敬畏之心。每个有生命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神圣的,你没有权利剥夺他们的生命。你不尊重他们就是在蔑视这个世界,就是没有一颗敬畏之心。比起伤害他们,观察他们,与他们和平相处,更加有意思。

第二件事是我前几天才想明白的一个问题。我呢是一个天主教徒,我们天主教徒都是去教堂做礼拜,在教堂里会举行一系列仪式。虽然我到目前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我现在还是很喜欢去教堂的,我从三年级就给神父辅祭,直到初二,教堂里的一切我很熟悉,也很亲切。上了大学后我接触到了一些信仰基督教的伙伴,他们经常叫我去“团契”(小型家庭聚会)读圣经,去赞美上帝。相比教堂,这里没有浓浓的仪式感,大家都很随和,但我就是不喜欢去。你也许会说了,这是因为你熟悉了教堂的环境,对团契还需要慢慢适应。但一年过后,我还是不喜欢去。为什么呢?这首先要说到我的宗教观了。信仰宗教的人都很善良,我喜欢与这类群体相处。我目前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我深深的相信宇宙中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左右着这个世界的发展,可以把它叫做“宇宙的意志”,正是对这种力量的敬畏构成了我对宗教的信仰。这是爱因斯坦如是说,也是我的宗教观。把这种力量叫做“宇宙的力量”也好,把这种力量命名为“上帝”也罢,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我相信这股力量的存在。因为相信,所以敬畏。我对世界是充满敬畏的,而宗教恰恰可以给人这种敬畏,信仰宗教的人往往也有一颗敬畏之心。说到这我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我去教堂也好,去团契也罢,我追求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份敬畏,天主教教堂里的仪式感可以给我这种敬畏,基督教的团契少了些仪式感,因此我更加喜欢去教堂。

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知道总会有一种力量约束着自己,不至于自大。那在中国,没有宗教基因,中国人又如何获得对世界的敬畏呢?我想传统的儒家道德可以。

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普遍缺乏一种东西,叫做“仪式感”,仪式感可以给我们带来敬畏。

不要以为仪式感很难啊,其实很简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好,干什么是什么。比如吃饭,你可以自己一个人吃火锅还吃的很嗨嘛。

愿这篇文章可以给你一些启发。再重复一遍,我是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敬畏的终身学习者。I am a lifelong learner with curiosity and awe of the world.

相关文章

  • 对自己的定位

    前几天突然想到一句话,可以说是意外的灵感,天作之合,认识到这句话对我非常有帮助,既让我知道了我为什么现在会做这么多...

  • 对自己的定位

    别人眼中的我大概是 :有爱心,孝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美丽大方,大气,正义感很强,夫妻恩爱,孩子懂事,爹爱娘疼的...

  • 对自己做好定位

    6.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原文解读: 季氏派人通知闵子骞,...

  • 对我自己的风格定位?

    我发现自己写了这么多,对自己的形象还没有“定位”,所以感觉没有“卖点”。想了一下自己能塑造什么样的人设: 情感?(...

  • 人要有对自己的定位

    当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许。假如这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你...

  • 8月19日必做作业李晶晶

    一、四个收获 1、从中领悟了一个客观与清晰的认知和定位的重要性,如何对自己定位,对班上的学生定位,对自己的教学和服...

  • 你真的了解职业定位吗?

    职业要不要定位?怎么定位?根据什么定位?谁给定位?给谁定位? 大概率的主体是:自己。 所以职业定位取决于你对职业定...

  • 读书笔记:《定位》——Ai Ries, Jack Trout著

    [序]你有自己的定位吗?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你想拥有什么定位?为了实现你对自己的定位,你需要怎么做?(对象也可以切...

  • 找对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你是谁?在家庭中:我们扮演父母的角色,作为父母我们要有爱温柔、要亲切、要认真、偶尔严肃又要克制自己的暴躁...

  • css定位

    定位 相对定位 什么是相对定位? 对定位就是相对于自己以前在标准流中的位置来移动 格式: position: re...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自己的定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vt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