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1克拉》,是我第一次看热巴演的电影,没想到居然是烂片中的烂片。尴尬、浮夸、无厘头……看得我多次尬笑不止,但仍然不得不承认,还是有所触动。而其中最大的触动,就是穷人的生活。
《21克拉》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也很俗套,一个破产的挥金女,认识了一个丢了工作的抠门穷光蛋,他们有着共同的悲惨遭遇,相互理解,相互扶持,逐渐爱上对方,并且为对方改变着自己的消费习惯和金钱观念……
在他们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种源自于穷人的生活模式。而这种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举个例子来说,在《理财周刊》上看到这样一个消费清单,某女月收入8k,扣除每月
房租、水电 3000
服饰、包包 1000
化妆品 600
健身 300
交通 300
读书、买课 300
吃饭、电影 1000
总计6500元
还不包括手纸钱姨妈巾、有车一族开车的油钱、每年奖赏给自己的旅游项目、同学朋友过个生日、以及领导他小舅子的大姨妈的四姨第四次结婚……
当然如果是个男的,再有个女朋友,女朋友再养个猫猫狗狗,侍弄个花花草草,再给自己购置一套游戏设备,看个主播打个赏……如果没有年终奖,真是不晓得该怎么活。
所以好像突然明白了,钱都去哪了。再也不会觉得,是谁偷走了我的钱……
其实我们都是穷人,这些奋力在外打拼的,没有富二代、官二代头衔的,还没成家而准备成家育子的年轻人。纵使我们能够抵抗得了高昂的物价,抵制得了物质世界的诱惑,仍然无力对抗飞快增长的房价、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甚至是婴儿的奶粉钱……
突然想起来我妈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总想着靠自己,可是不啃老,你们怎么活。”
而我们的父母为了有“肉”可以让我们啃,一个月伙食费300,衣服不买,家具不换,饭店不去,电影不看……以供我们在心安理得的挥霍着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薪水后,能够住得上房,开得起车,能够理直气壮地嘲笑他们的消费观念。可是如果没有他们,恐怕连马路上都不会有我们的睡位。
所以我突然想到,有一天我是不是也会变成这样,不买衣服不逛街,一天三顿对付饭,多串门少聚餐……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攒钱读个书,看个病,买个房。就像我们的父母现在做的一样。而他们年轻时是不是也一样想着享受,想着挥霍,却为了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生活。
那么当他们老了病了的时候呢,捉襟见肘的我们看着孩子对于物质渴望的眼睛,又能不能支付得起父母在医院卧床的床费……
所以当我看到《21克拉》的时候,感觉被狠狠打了脸。工作了三年,我却像那个破产了的贵小姐一样,拿着救命还贷款的房租去逛商店买衣服。在“买买买”、“花花花”、“及时行乐”的短视主义里,忘记了身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担负的责任。
只有啃老一途吗?其实电影里郭京飞那个穷光蛋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他6年赚了40w,攒下了30w存款。计算下来,月薪5.5k左右,平均每年花费1.7w,每个月花费只有1.4k。
按他的月薪收入来看,就知道,人物设定不可能是小城市,但他是怎么做到6年时间攒了那么多钱的呢?让我们以上一个消费清单为例,计算一下。
首先,他租房要求是安装独立水表,如果我们的单人水电费每月按照200来算,他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他的租房预期,对于一个大别墅来说,他的预期只有1.5k,可想而知,如果是一间十平米的隔间,他的预期可能甚至不到1k。所以他的水电房租最多1.2k。
其次,在租房讨价还价时他说,他不买衣服,也不买包。天猫七天无理由退货,天天穿新的。(当然实际来看,他说的只是句玩笑话,他只是只有两件衣服换着穿。)因此服饰包包无,化妆品自然也无。脸洗不洗都不一定(省水)。至于健身看电影和读书买课,为了这些花钱,在他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健身全靠腿,看书全靠借,电影全靠演……没毛病。
么最后就只剩下吃饭和交通。交通的话,开篇就说他有个电驴,每天去公司里偷电。至于吃饭,一个到菜市场都会砍价的全能型主厨选手,一个月200已经是多给了。
所以我猜他的消费清单应该是:
水电、房租30001200
服饰、包包10000
化妆品6000
健身3000
交通3000
读书、买课3000
吃饭、电影1000200
总计6500元 1400元
如此算下来,他6年只花10万,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我们做不到像他那样,一张纸分两半用,还是拿公司的。但我们总能从中受到点教育,要想不穷,那么钱就应该花在“刀刃”上。
还是以上面那个清单为例。同样是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准,我们来看看这些项目里,哪一个能省。
原清单:
房租、水电 3000
服饰、包包 1000
化妆品 600
健身 300
交通 300
读书、买课 300
吃饭、电影 1000
总计6500元
房租水电,贵,控制在2000左右。可以稍微降低一下住宿水平,远一点,或者找个人合租,总是能达到的。毕竟有很多人其实是抱着赚钱外加长见识才去的一线城市,3000和2000的房子差不了多少。
服饰包包,贵。如果确定自己定居不下来,没必要为以后的“征程”增添太多负担。衣柜里有两件像样的衣服拿得出手就行。所以我认为,一个月控制在500左右,一个季度怎么也能给自己换上一身还不错的行头。
化妆品,作为一个女同志来说,水乳200、眼霜100、面膜100,防晒100,也可以加个精华200。至少可以用两到三个月,平均每月300左右。
交通300,不能省。读书和健身的话,读书有图书馆,也有电子书,健身可以室内瑜伽室外慢跑,完全都可以自行解决,基本无须花钱。
至于吃饭看电影,自己做起来吧,500,长心的就别再多了。
所以我们的建议清单是:
房租、水电 2000
服饰、包包 500
化妆品 300
交通 300
吃饭 500
总计3600元
所以,对于一个月薪8k的人来说,不仅年终奖全攒,每月还能富余至少3000元。(剩下那些可供做意外花销)三个月下来,就是近10000元的存款,一年就是近40000元。而按照当前各类理财app提供的利率,10000元存款每年的利息收入有1000元左右。一年就是4000元。年终奖有多少我不清楚,自行计算。
但如此来看,每年44000,不过是个基础数值而已。可是你达标了吗。
至于我这种在小城市生活的人,虽然工资很少,开销也很少,一年不攒下个两万,我都觉得不好意思。然而工作三年,我现在连两千都没有……
之前看一个朋友写得一篇文章,大体是关于“睡后收入”,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这是一个很浅显易懂,也很常见的资本现象,有些人睡着睡着就把钱给赚了。在哄抬的利率之下,投资理财真的是能让资本雪球越滚越大的方式。但前提是你得有资本。
所以富人从来并非天生就是富人,就像《富爸爸与穷爸爸》里所讲的一样,富人大多经历了相当长一段“贫穷”的时光,因为他们明白,要想水涨船高,必须先有水才行。
如何让自己的碗里先有水,我们虽然没有富人的眼界,但至少可以学习他们的方法。就像知乎里一位知友所总结的那样。
Ⅰ. 找好的工作
Ⅱ. 存钱
Ⅲ. 如果找不到好工作,就节约开支存钱。
Ⅳ. 把存下来的钱买资产,绝不持币。(量力而行)
Ⅴ. 资产就是可以给你带来被动收入的东西。
Ⅵ. 当被动收入超过你的开支的时候,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拿来创业
Ⅶ. 奔向财务自由
总结来说就是,其一攒钱,其二理财,其三赚钱。
攒钱就不用说了,只要不怕苦着自己,月薪8k,一年4.4k已经是相当相当保守的估计了,不信你去问,肯定有人攒的比这个多……反正我月薪3.6k,我是知道,有人不止一年攒两万,而有的人已经自给自足,买房买车。
所以,莫大人给的建议是:
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存钱预期,然后将可用金额细化为每个月的花销。尽量用“刀刃”原则来要求自己,但也切勿把自己逼得太紧,以免计划落空,丧失了信心。
对于理财,还是建议大家看准平台,小心为妙。在进行财富划分时,可以参考《第一财经》给出的方案,“船型经济”,船身即存款,建议数额比例为支出的3-6倍;船帆即理财,建议数额为净资产(资产-负债)的50%;救生圈即各类保险,建议占年收入的10%左右。
当然,这只是科学的建议,按照这个建议比例来看,想要保证自己每月有3600元的足额花销,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赚钱。
说到赚钱,大体总结无非两种[正当]途径。要么多读书多看报多学习,提升自己的行业价值,抓紧时间升职或者跳槽,要么打点零工做点兼职赚点外快。就像《富爸爸与穷爸爸》里面提供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维,富人永远不是一昧的工作,而是一昧的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财基数,才能更接近更好的生活。
拿《21克拉》来说,郭京飞最后之所以能够活得体面,绝不仅仅是他运气好,而是因为,在运气到来之前,他已经准备好了手艺。而那个单靠“睡后收入”那点利息就能养活自己的故事里,主人翁总是一面拿着微薄的收入,一面做着兼职。
不要被那些猝死的案例吓到,毕竟有那么多人“睡着拿钱”,却仍活得好好的,甚至比我们都要好。因此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节奏,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其实多努力一点,是累不死人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这件事,怎样掌握好自己的分寸。而这也同时告诫我们,要灵活看待“刀刃”原则。
所谓“刀刃”,在莫大人看来,只不过是告诫我们不要增添不必要的东西,增加不必要的开销,但这并不阻碍我们偶尔奖赏自己,只要你的预算是充足的,省在此上的钱,总可以用在彼上面。比如我成功遏制了自己买衣服的冲动,也许就可以奖励自己一本书,或者一顿美美的晚餐。毕竟攒钱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没必要逼死自己,和自己“玩命”。当我们尝试着用更积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时,往往会让自己更轻松一点,也能活得更久一点……
时代给予年轻人的重担,有本事我们就扛起来!
好吧,从今天开始,莫大人要努力攒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