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一般用来形容1岁半到3岁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做事任性叛逆,爸妈让往东,非要往西,而且情绪波动极大。
什么事情要是和平常的操作顺序不一样,他们不仅立马大哭,甚至还要全部重做……
那孩子为什么会突然事事反着来呢?

或许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会经历八个社会心理的演变阶段。在不同阶段,人面临不同的任务,经历不同的冲突。如果成功应对了冲突,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可能缺少某些关键技能,来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
在埃里克森理论的八个阶段里,第二、三、四个阶段,是童年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孩子学习适应家庭、幼儿园到小学的不同环境,也开始了对自我能力和意志的探究。
0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02、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方面,孩子在这个阶段掌握了爬、走、说话等基本技能,同时,开始学习决定自己的事情,包括吃饭、穿衣、大小便等等。
但另一方面,父母也在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他们会认为孩子的能力不足,不能够自主决定。这就打响了双方围绕话语权、控制权的争夺战。
这时,如果孩子能按自己的方式独立完成这些任务,就会感到有控制力、自主感,要不然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并感到羞愧。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0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0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总之,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辈子都要面临不同的冲突。这些冲突最终能不能圆满解决,取决于两个因素——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和有没有能力胜任。
理解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再重新看待“可怕的两岁”,你会对它有更多理解。孩子所有的哭闹,都和冲突有关。他们尝试自主和自立的努力,或是和自己的能力冲突了,或是和父母、社会的意志冲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