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很少人知道的亲子教育

很少人知道的亲子教育

作者: Jirwe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00:25 被阅读48次

        在亲子教育课程刚开始,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游戏,当老师说大西瓜的时候我们用手比小西瓜,当说小西瓜的时候则用手比大西瓜,游戏在考验我们的反应能力,课堂里坐满了小朋友和成人,小朋友显得更有激情和活力,就在各自都期待这场比赛谁将胜出时,老师问道:认为自己最优秀的举手,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举手(其中小朋友就占了八成),老师又问觉得自己最优秀的站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只有两个小朋友站了起来,从而得到老师奖励的一个杯子。

      A妈妈                                                                    孩子放学背着小书包哼着小曲回家了,刚一进门就激动的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考试得了80分,妈妈:你才80分,邻居家的小东离满分只差两分了,你看你80分还好意思说?孩子不悦了一整天也没和妈妈说半句话,在孩子看来80分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与上次相比进步了很多,也是自己努力了好几个月的结果,期待着妈妈表扬的他换来的是却无情的打击。

      B妈妈                                                                  孩子考到了98分全班第一名,他心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一定会得到表扬,于是回到家在按门铃,在确定是妈妈来开门时,还没等门打开便兴高采烈的大声说到,妈妈妈妈我考到了98分全班第一名,他妈妈听了心里暗暗的高兴,感觉自己孩子确实很努力,确实很优秀。但门刚打开便对孩子说到,还得好好努力知道吗,满分是100分。孩子不高兴了,一个人跑到自己房间看电视去了,再也没理过妈妈。

        c妈妈                                                                  孩子放学回家不说话,于是妈妈就问道:小宝贝怎么啦,孩子说: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妈妈:你做错什么了,孩子:我也不知道,妈妈:那老师为什么要 批评你,孩子:我也不知道,妈妈:老师批评你肯定是你做错了,以后要听老师的话,要乖,不许调皮,听到没有?孩子委屈的哭了。

        世界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然而,。每个母亲有自己爱孩子的方式,但大多数的父母都不会爱。爱是人性的本能,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切点滴的集合,它时时透露在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肢体接触。爱虽渗透在我们的生活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爱,所以我们就需要学习。正如开车需要驾驶证,做医生需要医师资格证,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有多少家庭学习过亲子教育?又有多少人学过关于爱的课程呢?其实学过的,我们在用父母爱我们的方式去爱自己的伴侣,用父母爱我们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正因为不需要持证上岗,所以有多少父母用无知的爱伤害了孩子天真活泼而幼小的心灵,有多少人因为对爱的无知,伤害了伴侣,导致了不和谐的婚姻家庭。正因为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所以我们要学习爱,要学习亲子教育。

        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即被狼叼走养大的孩子,被科学家发现后救了回来,他们吃东西不会用手,而是用嘴舔,他们几乎是狼的本性,虽长了人的模样。科学家决定把它们矫正过来,于是就教他们说话认字,可最终,他们一句话只能说简单的两三个字,其中一个十八岁大的狼孩智商如同两岁小孩,二年后便死去了。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哈利,哈沦做过一个关于依附的实验,找来一只恒河猴的幼崽,把它关在实验室里,实验员特意在里面做了两个猴妈妈,一个是用棉布包裹质地非常柔软,另一个则用木质但在其身上安装了一个奶嘴,猜一下你,觉得小恒河猴会在有奶喝木质的猴妈妈还是在没奶嘴棉布包裹的猴妈妈身上带的久?研究发现,小恒河猴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跑到木质的猴妈妈身上喝奶,其余的时候都是抱在棉布包裹的猴妈妈身上,特别是遇到惊吓时,小猴便会跑去棉布包裹的猴妈妈怀里寻找安慰。于是发展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儿童有依附的需要,其实不光儿童,成人也有这种接触需要,据说成人平均每天拥抱12次幸福指数会很高哦!拥抱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使人产生轻松愉快开心的感觉。科学家把一组小猴关在没有接触安慰的笼子里,另一组则有棉布包裹的猴妈妈提供接触安慰,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结果发现,没有接触安慰的小猴陆续都生病,发育迟缓,有的甚至会死亡,而有猴妈妈的那组小猴几乎都发展的很不错,虽然只是用棉布包裹的假猴妈妈提供接触安慰。

        0-1岁的婴儿是与妈妈共生的阶段,这时候孩子是离不开妈妈的,因为他习惯了母亲的心跳,他把自己知觉为和妈妈是一个整体,即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于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父亲或是姥姥一抱过去,就会拼命的哭个不停。直到一岁后逐渐开始与母亲分离,学走路。

        0-3岁是母亲与孩童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这时候母亲应该给予孩童即可的满足,看到孩童的情绪,便给予他积极的反馈。有一位母亲的孩子是姥姥帮忙在带,有次这位姥姥却做了一件大多数人常会犯的错误,在给2岁大的孩子把屎把尿时孩子拉不出来,便打孩子的屁股,快拉啊,拉啊,别等下拉得满裤子都是。一个看似常规的举动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无条件的接纳很重要,此外还需给孩子创建一个稳定的环境不要试图去控制他们,让孩子感觉生活在这个宇宙上是安全的,可以自由自在的探索,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探索家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鼓励他们去探索吧,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建立独立性的时候。

      3-6岁的孩童逐渐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他们也想让自己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所以,什么都想去尝试,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撒手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妈妈了,让孩子自主,让他们去做去尝试,不要试图去阻止,放手让他们去做,并鼓励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主动探索的愿望被阻止这年龄段的孩子会感到内疚。

        6-12岁是孩子建立自尊的阶段,父母要做的就是合理的陪伴,并鼓励孩子与其他小伙伴开心的玩耍,关系永远大于解决问题。

        孩子早期与母亲建立的依恋类型,会影响成人期的亲密关系。依恋类型从婴儿期就开始建立,在很小的时候,孩子与母亲的沟通方式就是哭,孩子哭了妈妈知道孩子饿了,再一哭是孩子要尿了,再一哭孩子寂寞想和妈妈聊天了,如果母亲能即刻回应,就容易与孩子建立起安全依恋的关系。反之孩子一哭,妈妈在玩斗地主呢,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是危险的。妈妈都不能信任长大还能信任谁呢?虽然孩子不会刻意这样去想,但潜意识里已经对所有人否定,因此到了成年期便会与伴侣很难建立信任。要么回避与冷漠的方式对待亲密关系,要么对情感产生冲突,导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要么回避,要么找很多个伴侣也最终是分离,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所以,用这个观点来看,找对象就要找一个孩童时期与母亲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异性。心理学真是不可思议,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孩童时期与母亲的依恋模式竟然会影响成年时与伴侣的依恋模式,真不得不说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在家庭里父亲也是影响孩子的重要角色,如果说从出生到3岁孩子从母亲那里获得安全感很重要,那从3岁到6岁该是父亲给予孩子力量感的时候,父亲陪孩子玩游戏,互动就是建立孩子笃定感的必要条件,如果建立得好,孩子成人后的社交能力会很好,力量感的建立让孩子长大后敢于去尝试,这也是成年人干事业的必要条件。可见母亲教会孩子如何与爱人相处,父亲教会孩子如何与社会相处。

        在认识到母婴依恋和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性,我们还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与孩子架起座沟通的桥梁。

        老师请了一位嘉宾上台,老师直视这位女嘉宾,你腮红化的有些浓,你打了眼影还是没遮住你那很深的黑眼圈,那位女嘉宾撇着脸样子很难看。老师继续评价,你衣服哪里卖的显得没品位,说得那位女士不耐烦了,从表情可以看出她十分气愤。

        接着老师换了一种说话方式,我看到你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我看到你眨了一下眼睛,我看到你在微笑,我看到你舔了一下嘴唇,我看到你右手插腰,我看到你撇了一下嘴,我看到你眨了两下眼睛,我看到你在微笑。

      在生活中我们与别人交流时常常是带着评价的,这很可能也是从小就学会的,而且周围的人也都一样,其实这并不利于沟通,常会引发冲突和不愉快,我们把这种沟通方式强加于孩子不仅教会他们不利的沟通方式,也不利于亲子沟通。

        当老师提问影响沟通最重要的是听者还是说话的人时,几乎没有人正确回答。我们要明确沟通的目的是让听者受益,影响沟通过程的不是说的这个人而是听的人,我们总是想试图说服他人,想影响一个人让他按你的想法去做,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如何做。你没权力去评价一个人,因此任何带着评价的沟通都是无效的沟通,对于孩子也是如此,只有当一个人认为想法是他自己的,的时候才会去这么做,想想你是不是如此呢?

          当别人做了一件事不如你愿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利用不带任何评价的观点,我们先陈述事实:现在是晚上12点,表达感受:我不开心,表达期望:我希望以后你可以早点回家我们就可以早点休息,身体接触:拥抱或亲吻。孩童也一样,陈述事实:我看到你在写作业,表达感受:妈妈不开心,表达期望:妈妈希望你以后早点做完作业早点休息,身体接触:拥抱,依附实验说明动物都有接触安慰的需要,人也一样,身体的接触是最好的表达爱的方式,可别把爱挂嘴边不去行动,对于恋人是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工具,人类之所以有能力统治地球也正是因为人类拥有言语的功能,但有时候不会利用将造成不利后果。一位孩子的父亲就是因为从来没夸过爱人,所以从来没吃过妻子做的饭,有一次妻子穿上自己的新衣服在他身旁晃了好几圈,结果他并没有夸上一句,妻子实在忍不住了,问了一句,看这新衣服还不错吧?那位男士连看都不看妻子一眼就应道,不错!几次以后这位男士就再也没见妻子去他面前晃了,而且沟通也渐渐少了,而且这位男士有一个6岁大的孩子,总担心自己孩子营养不良,于是便追问老师给他一个方法让孩子把饭吃多一点,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位男士的担心没得到解决,解决的方法就是带他6岁大的孩子去医院检查,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而他把问题的解决放在如何让孩子多吃点饭上,正所谓有一种冷叫妈妈认为你冷,有一种吃饭叫爸爸认为你该吃饭了。

      他的妻子最需要的是这位丈夫的关注,而孩子最需要的是这位父亲给予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而这位父亲能否处理亲子教育和亲密关系取决于他是否能用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去接纳孩子,去懂得孩子和妻子真正的需要,可不是他自己想当然的那样。

        我们知道夸奖别人的重要但往往我们又做不到,甚至在别人夸奖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恋人的时候,我们总是谦虚的说道,不行,不好。这似乎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固定模式了,不过这确实不利于亲子教育,习惯很难改,因此我们往往说服自己去认可这种改变不了的习惯,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夸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到真诚和具体,正如那位男士一样,妻子穿上新衣服的时候就该仔细打量一方,再来一句真诚的赞扬,真有眼光,和鞋子挺配的。做到真诚的赞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想想我们生活中哪件事又是那么容易呢!真诚而具体的赞扬别人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把真诚的赞美别人利用起来,当你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给予你积极的反馈。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遇到自己爱人哭泣的时候,我们是否就束手无策了呢?当一个人哭泣肯定是心里不好受的,这时候往往自己也会心里不舒服,特别是孩子哭泣的时候可闹心了,这时候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找到情绪背后的需求,认可爱人或孩子的情绪,因为一个人哭肯定是有她自己原因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认可对方的情绪,拥抱自己的恋人,体验对方内心的情感。孩子亦是如此。

          一篇亲子教育的文章貌似说的跟亲密关系一样,没错,正是如此。亲子教育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学习亲子教育,就必须和人际交往,婚姻,家庭贯穿始终。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打交道的人或一个婚姻家庭不和谐的人能把亲子教育做得很好的,可见亲子教育是一个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修炼的功课。

相关文章

  • 很少人知道的亲子教育

    在亲子教育课程刚开始,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游戏,当老师说大西瓜的时候我们用手比小西瓜,当说小西瓜的时候则用手比...

  • 很少人知道的社群营销方法

    直入主题吧。 内容摘要: 1. 为什么深度触网的实体店主能够提升业绩3倍以上? 2. 刚需高频,刚需低频,非刚需或...

  • 很少人知道的除甲醛妙招

    乔迁新居,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不过在如今人们对于科学的认知,逐渐的对甲醛这么一种有害气体,有了全新的认知。甲醛,...

  • 很少人知道的暴利行业

    很少人知道的暴利行业

  • 很少人知道的成年人社交规则

    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的成年人社交中的20个规则 1.人际交往中,人们都会克制负面情绪,当你感受到别人对你的不耐烦是1...

  • 很少人知道的外汇分析的方法

    如何成为一名外汇投资大师?外汇投资分析的核心是什么?即外汇的波动到底是如何被驱动的,这些外汇驱动的因素是如何分析才...

  • 亲子关系与亲子教育

    亲子关系比亲子教育更重要,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亲子教育效...

  • 人很少

    随着日期临近,和包券兜不住了,得赶紧用掉。 钱又不多,百货购物不现实,找个商超。 下午四点,进了山姆会员店。发现工...

  • 我们知道520,知道521,却很少人知道525

    525是心理健康节,也就是俗称的「我爱我」节日。这个节日的解释为: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在短短的几十年...

  • 幸福的婚姻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关注事业、会关注亲子教育,很少关注配偶关系。实际家庭中,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一组数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很少人知道的亲子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ze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