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启蒙

作者: Rem19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22:04 被阅读0次

    只要一提起”启蒙”二字,想必大多数人脑海中跳出的便是“启蒙运动”这事。的确,被奉为继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不止让欧洲,甚至让整个人类,走出了以神学权威为主的的知识权威体系,去拥抱理性,去挣脱传统教条的束缚,让创新覆盖各个知识领域,从而迈入现代化的社会。可以说,如果没有启蒙运动,也许就没有我们当下所处的现代文明社会。

          启蒙运动的力量何以如此强大?不妨先看看中外先贤如何描述“启蒙”。

          早在东汉年间,应劭编撰的《风俗通义》一书之中就出现了“祛蔽启蒙”一词,意指开发蒙昧,使人明白事理。而一千多年后,康德对启蒙的描述,则更为明确和具体。“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如果这种受监护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需他人指导而使用自己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因此,Sapere aude(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的格言”.

          如果说"祛蔽启蒙“是告诉了我们应当远离蒙昧,开启理智,那么康德则进一步说出了该如何启蒙,那就是要有勇气在缺乏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决心去使用自己的理性!在康德看来,人人都有理性,启蒙的关键之处在于使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而不仅仅是理性本身。而阻碍人们去使用理性这一人类思维武器的一个主要原因,却来自人类的天性。齐夫(George K. Zipf)用“最小努力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描述了这一天性,即人会采取消耗最少劳动的行为,来达成特定目的。正如康德所说,“如果我有一本书代替我拥有理智,有一位牧师代替我拥有良知,有一位医生代替我评判饮食起居,如此等等,那么,我就甚至不需要自己操劳。只要我能够付账,我就没有必要去思维;其他人会代替我承担这种费劲的工作”。

          由此可见,启蒙的过程必然是伴随着和天性斗争以及离开思维舒适区的痛苦的。而勇于承受并且克服这份痛苦,去远离蒙昧,所需要的除了使用自己理性的勇气和决心之外,还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就是批判性思维。

          自由使用理性,从本质而言,是批判性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理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过程(Reflection processing ),即意味着理性思考是对既有信念的一种反思,无论这既有信念来自他人还是自身形成。通过使用理性对既有信念进行批判性的认识,反思,从而远离主观偏见,主动去脱离蒙昧的思想状态,或者摆脱既有权威的束缚。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解读,分析,推理,解释和修正来完备信念的形成过程,检验已有的信念,放弃那些不能被证据和理性思考支持的部分,让天赋理性充分展现其力量,指引自己的思考,选择,判断和行为,从而让个体免于在不知不觉中被偏见和权威所支配,失去真正的自由而浑然不觉。

        当下社会的高速发展,早已脱离了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发式产生且飞速传播的时代(现在每48小时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人类文明开始至2003年累计产生的数据量,而当今世界90%的数据量是近两年内产生的),各类科技手段以各种方式有目的或无目的地把海量信息瞬间传递到每个人面前。面对如此高度冗余的信息量,如果不能用理性去甄别,过滤,批判和吸收,我们就很容易被信息所淹没,被信息背后的力量所支配,结局不是为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就是被各类极端思想左右。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反转”事件,facebook最近爆发的利用泄漏的个人信息推送特定信息成功影响美国大选这类案例,都活生生的告诉了我们,如果远离启蒙,不愿或者懒于用批判性的理性思想去武装自己的大脑,作为有着各种天生人性弱点的人类,将不可避免在信息时代成为失去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新式奴隶。

        启蒙之路,道长且险阻,所幸,我们尚有天赋理性。人类并非完美,但我们仍有人性中光辉所倚。唯愿更多人眼中能绽放出理性的光芒,唯愿更多人能走出阴暗一隅,胸怀坚定,理性,善良,挺身而出,去面对这个世界的黑暗,邪恶,非正义。我想,这便是人类对于世界的全部意义吧。

    浅议启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议启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zh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