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作者: 爱思考的benyouyou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00:27 被阅读77次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解放思想,大胆前进

    九月份,教育部的第二次工作会议,开得不尽如人意,各种顾虑都有,主要有俩点,第一,时间太紧;第二,任务太重。

    因为高考招生工作进展缓慢,方毅和刘西尧被邓小平接见,他要问清楚问题的原委。

    邓小平指出,放下“两个估计”的思想包袱,是教育部的责任,而对毛主席的思想体系,要准确、完整地理解。

    要讲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鼓励他们,要大胆去做,教育方面的问题成堆,必须理出个头绪来。

    现在,群众劲头上来了,教育部必须要思想与中央保持一致,否则就改行。

    现在是拨乱反正,必须要明确问题,就不要拖,办事要快,要尽快解决问题。

    刘西尧当时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拿出恢复高考的方案,一个月之内,写出批判“两个估计”的文章,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

    他说,一定要解放思想,有什么问题,我来负责。

    听到邓小平的话,刘西尧长期背负的思想包袱,算是彻底放下了,他想,跟着邓主席干,就不能瞻前顾后,那就一鼓作气往前冲吧。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雷厉风行,解决问题

    次日,刘西尧召开了全国招生工作座谈会,他拽着拳头说,这个会,既是动员会,又是总结会。

    三天之内,必须提交今年的高考招生方案,如果不能完成,我自动辞职,全场一片惊呼。

    刘西尧斩钉截铁地说,我布置这三天工作,今天,确定今年招生工作基本原则,并形成初步方案。

    明天和后天上午,讨论修改完善招生方案,后天下午,部委组讨论通过方案,并报方毅副总理和邓小平同志。

    后天晚上,我请大家会餐,并宣布这次全国招生工作座谈会,圆满结束。

    全场又是一片哗然,这样的会,他们多年来,从未开过。

    刘西尧说,我用邓小平同志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会议,邓小平同志说,拨乱反正,语言要明确,办事要快,不要拖,我今天,就这样执行了,这次会议,是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的。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研究高考招生方案

    这一天上午,邓小平赶到人民大会堂,亲自主持,研究高考招生方案的会议,他知道,这次会议,不会开得风平浪静。

    招生方案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教育部的思想,可能还跟不上,他已经预见到了。

    结果不出邓小平所料,出席这次会议的教育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对高考方案的一些重要举措,还是显得措手不及。

    会议刚开始的时候,气氛还算平静,主持人邓小平胸有成竹,他明朗地向大家宣布,1977年高考改革的总体计划,就是从1977年开始,高等学校招生,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此次时间,定在12月份,招生时间推迟到第四季度,1977年新生,于1978年二月底入学,推迟三个月。

    邓小平话音一落,整个会场一片哗然。对于在仅仅三个月内,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大家脸上都是一片难色。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邓小平又抛出三个问题,首先,哪些人有资格参加高考?最初的考虑,是为了改善生源质量,要少群众推荐的比例,适当增加高中应届生的比例。

    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质量和数量,能否满足这80%的要求,能否真正起到,改善生源质量的作用?

    他用目光示意田志远,让他向大家宣布,一份调查结果。

    田志远调查了北京30所中学,重点调查,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文化水平。

    他发现,目前,高中应届生的文化水平普遍较差,最好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只有文革前初中三年级的水平。

    如果这次高考招收大学生,仅仅从应届生中招收,是难以保证大学生生源质量的。

    所以,我们建议,今年的招考,至少百80%的大学生,须是社会上招考,尤其是下乡知识青年中招考,这样才能保证质量,话音还没落,整个场面轰动起来。

    第一个反对的,就是教育部长刘西尧,因为这个政策轻扯面太广,影响也大,不是现在所能解决的。

    田志远反驳说,刘部长,咱们还没有研究过这个方案,不能过早下结论。

    刘西尧激动地说,这还用研究吗?十年没有考试了,十年里,积压的社会青年有多少?下乡知识青年有多少?

    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至少有上千万人吧!就算打个折扣,也有几百万人。

    现在时间紧张,一下子加入几百万人,是不现实的嘛。

    田志远立刻针锋相对的说,困难肯定有,但是抓紧的话,未必不能解决。

    这两个人,唇将舌剑地争论起来,会场也闹轰轰的,陷入了混乱。

    教育部侯主任,担心大批知识青年,参加高考的话,整个农业战线会乱套的。

    李副部长认为,大规模的上山下下乡运动,是从1968年展开的,最早的一批,是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也就是1966、1967、1968届学生。

    这批学生的文化基础,应该是比较好的,把他们纳入招生范围,可以解决生源质量问题。

    但是,因为涉及的人太多,关系到国家大局,应该特别慎重,才能做决定。

    邓小平先去参加一个外事活动,下午,再接着开会讨论。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了解西方科学教育情况

    他要去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邓小平想了解一下,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情况。

    他虚心地向丁肇中请教,西方科技发展的进展,并提议,中国每年派出十位科学家,参加丁肇中的研究工作,丁肇中欣然答应。

    邓小平向丁肇中请教,美国的招生制度,金丁肇中说,美国的大学很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报考,只要考上,学校就可以录取。

    这种制度,适合于人少,大学多的国家,并不适合中国,中国有一批人才,就是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这句话,说在了邓小平的心坎儿里了。

    邓小平点点头说,中国知识青年有俩千万,他们有正规的教育,并有社会实践经验,如果把合适的人才选拔出来,中国的危机才能度过,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了。

    对于科技和教育工作,邓小平站得高,看得远,他决定,一是派人去学习,二是要请人来讲学。

    不但学校和科研机构要这样,企业也要这样,以后,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他想,中国的人才危机,一定能够度过去,绝不能因工作量大,而放弃工作,看来教育部,还得再烧把火。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寻求叶帅的支持

    邓小平会见叶剑英,见面之后,他说出了心中关于高考招生的困惑,叶剑英让他说一下利弊关系。

    邓小平把利弊说了,弊:牵扯面广,数量太大,涉及家家户户和知青政策,时间紧迫,弄不好,好事变坏事,甚至会激起民变。

    利:一,能保证大学新生的质量;二,能够激发青年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叶剑英听后,笑着说,我记得你说过一句话,20年后见分晓。

    20年后,我们确实都不在了,中国还在,那时候,中国靠谁?

    邓小平听后,也笑起来,他明白叶剑英的意思,叶帅也全力支持他,顶着压力往前冲。

    于是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他笑着说,20年后,中国各行各业的栋梁,必将是这一批大学生。

    是啊,我们无论如何,要把20年后的中国,交给真正有智慧的一代年轻人,这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啊!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确定高校招生方案

    在继续召开的研究招生方案会议上,邓小平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宣布,这次招生考试,必须面向全社会工农兵,一切知识青年,都可以报考。

    最后,他特别提出,要招收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要求教育部,一定要保证他们参加考试的权利。

    当邓小平提出这一系列决策,直接关系到国家以前执行的上山下乡政策,顷刻间,会场上陷入了一片混乱。

    尤其是招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国家是否要陷入大乱,邓小平稳稳的坐在那里,他端起茶杯,慢慢押一口茶,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对于大事,他都能举重若轻,这个人,从外表丝毫看不出他的心事来,因为越是大事,他越表现成稳,越能表现得若无其事,这就是大将风度,许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邓小平待会议室内的喧哗声,慢慢平息下来后,向大家解释,上山下乡,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也是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制定的。

    同样,现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上山下乡是否变化,还需要研究,过去我们考虑的,是生源质量问题,但现在看来,俩千万知识青年的命运,也同样需要关注,应该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果断地说,这件事定下来了,进入第二个问题,讨论招生原则,自愿报考,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并且,报考的资格,要放宽年龄至少30岁,婚否不限,要招收1966、1967年,两届老高中生,而且,考虑到他们大多数人是在职职工,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可以让他们,带着工资上大学。

    高考报名费,定为五角钱,不足之处,国家来弥补,另外,还要招收一定数量的台湾省级青年入学,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这一决定,让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继之,全场掌声雷动。

    这翻天覆地的招生制度,意味着,被积压了十几年的几千万中学生,和已到而立之年的“老三届”们,终于等到了一个使人振奋,但又伴随着焦虑的历史机遇。

    这个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研究高考招生方案的工作会议,应该载入史册。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对普通家庭的影响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在教育部的统筹安排下,呼啦啦的向前推进了,各级红头文件的下达,是全国知青,以及社会青年兴奋异常,几乎每个普通家庭,都被这些突如其来的政策搅动了。

    各地新华书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龙,青年们急需数理化的复习用书,但都几乎失望的离去,书店根本拿不出这一类书,去图书馆找,图书馆也没有。

    但是,兴奋和激情,依然在所有年轻人,和中国家庭中涌动着。

    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放宽考核政审

    邓小平召开了,关于审定高考文件的会议,他提出,要对招生条件做修改,他特别强调,关于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满足这些条件,就足够了。

    招生主要看两条,一,本人表现好;二,择优录取。将来征兵、招工、提干也一样,就要这两条就够了。

    这一系列的决策,打破了套在千千万万中国人头上的政治枷锁,多少年来,无数人因为家庭出生、社会关系、海外关系,而受到莫名其妙的牵连。

    许多可以走的道路,被堵死了,许多人因此悲观、颓废、绝望。

    邓小平今天这一讲话,给多少家庭松了绑,仅仅过了一天,邓小平就告诉大家,中央政治局已经正式批准了,恢复高考的方案。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方案的制定,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今天起,中断十一年的高考制度启动了,中国科学教育的春天来临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逐步落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a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