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设计四元素,即准备、建构、应用和反思。
(一)大概念教学过程元素的构成
1.WHERETO
(1) W——方向与原因。是指要让学生明白“去哪里”以及“为什么”。
(2)H——吸引以保持。是指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
(3)E——探索与体验、准备与使能用。
(4)R——反思、重新考虑与修改。是指学习是螺旋上升的迭代过程。
(5)E——评价工作及进展。是指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
(6)T——定制。是指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习风格、先前知识和学习兴趣来调整设计。
(7)O——为最佳效果而组织。是指安排学习体验序列。
2.概念探究过程的七阶段
(1)参与,是指让孩子在情感和智力上都融入单元学习。
(2)聚焦,是指通过归纳发展对单元重要概念的理解。
(3)调查,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引入更多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
(4)组织,是指利用各种思维工具来整理大概念。
(5)概括,是指阐述概念之间的关系。
(6)迁移,是将大概念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
(7)反思,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等。
3.学习深坑模型的四个阶段。
诺丁汉提出学习深坑理论。之所以称之为坑,是因为“学习挑战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舒适区,需要一些不那么轻松和不那么舒服的感觉,这就是坑的想法如此有效的原因。”坑让人不舒服,但却不让人恐惧,有挑战但不是攻击,有挣扎但却不会让人感到绝望。学习深坑理论就是要让学生在成长型思维的指引下,不断经历“困惑——清晰”的学习过程。学习深坑理论由4个阶段组成。
4.准备、建构、应用、反思:四个过程元素
无论是“元素”还是“阶段”,不是线性推进,而是反复出现,就像佐藤学提到的“反刍”。准备就是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方向,建构就是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大概念,应用就是将大概念应用于新的具体案例之中,而反思则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和整合。
(二)设计准备元素
1.激发参与动机
激发动机既要做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做到乐此不疲。
(1)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意义不是升学,而是真正感受到学习的生活价值。例如《窗边的小豆豆》老师回答小豆豆为什么要学习几何是这样说的:“学习了几何可以不必爬到树上就能够计算出树的高度了,也不需要过桥就能够知道桥到底有几米长。”
(2)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不能靠外在的“胡萝卜”和“大棒”来维系,因为这恰恰就说明学习本身的枯燥乏味,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概念教学初期可以有一个导入阶段,一般以一周为宜,这一周不需要学生花太多的时间来准备,可以通过一些非正式的讨论或活动,让他们处于一种期盼的状态。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拿出一周的时间来每天给学生读一段书,读到高潮的地方就戛然而止,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物品,在收集准备的过程当中激发兴趣。
大概念教学不仅要在学习开始时就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让学生维持比较高的动机水平。大概念教学天然就能激发学生持续性的参与与动机,因为大概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实世界无尽的探索,永远会有新的问题、困惑;另一方,它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对真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产生自我成就感。学习就像潜水,潜水员潜的越深,所看到的物种就越丰富,景象就越美丽,探索之旅就会更加多变和有趣,充满了各种惊喜。
2.明确学习方向
(1)要了解学情
以往我们关注的学情常常局限于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学生现有的水平,而大概念教学需要对学情做更为细致和深入的分析,并且要联系他们的日常生活,如鱼牛寓言,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日常概念对于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
渠道一:和同事交流。
渠道二:向学生了解。
另外可以直接对大概念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例如KWL调查。
(2)要撰写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单元学习的意义、单元思考的问题、单元学习的安排、单元最终的任务、单元学习的评价等。
(3)要进行单元规划
用“单元轴”来串联起各课,形成单元规划。“单元轴”的主轴线可以是“教”,也可以是“学”。
此外,还可以用“学历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详细的单元规划,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向。崔允漷教授提出“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为了便于儿童自主和社会建构经验,围绕某一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专业化预设的方案。”学历案的基本要素包括:一学习主题/课时;二学习目标;三评价任务;四学习过程(学法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五检测与练习;六教后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