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跳楼、自杀、女生被PUA伤害等新闻,就在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湖南大学硕士殉情自杀,留下父母悲痛欲绝。大多数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生活,有些时候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看看你是否经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被抛弃有强烈恐惧,这种恐惧既包含真实情况,也包括想象中的被抛弃。
2:有不堪回首的感情史,往往包括极端的行为与态度。
3:缺乏自我。
4:包含两种以上的冲动行为和自毁行为(如物质滥用、自残、饮食紊乱)。
5:自杀倾向大。
6:情绪变化及易怒烦躁过于强烈、频繁。
7:持续的空虚感。
8:强烈的、不可控的怒气。
9:持续的疏离感。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有以上行为迹象,特别是对你很重要的人,可以了解一下边缘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疾病,让人不由自主地将身边人或者事视作绝对的好与坏;让人感到空虚,找不到自我,让人情绪极端、变化快。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易冲动、自我厌恶、对被抛弃感到极端恐惧,这些都可能使他们无端地用语言伤人、责备他人。部分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有自残行为,或将自杀视为结束痛苦的唯一办法。
《BDP边缘型人格障碍》一书中作者兰迪•克雷格对患者的行为表现进行研究。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女性说道:“每个人都会离开我。彼此心知肚明,为什么?因为我伤害的只有我爱的人。我感到好像必须要给他们一个离开的理由,尽管对我来说,被抛弃比什么都可怕”。每个患者的行为都对自身产生了不良影响,有时候痛苦传染了给身边的人,会恶性循环。那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是什么?克雷格将风险因素分为: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包括:大脑、脑内化学物质、遗传。虐待是一大环境因素,还有从小生活的家庭和同龄人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被所处的成长环境所影响,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性格合不来这也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风险因素之一。比如母亲患有产后抑郁,或者家庭正在经历危机。另一种就是,因为经济紧张而打两份工的单亲妈妈,没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待在一起。最后一个环境因素是贬损自我价值的环境,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普遍对压力的反应比较强烈,情绪峰值更高,当压力消失,他们也得比普通人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研究者称这一现象为“情绪脆弱”。如果一个情绪脆弱的孩子成长在贬损自我价值的环境中,就很容易患边缘型人格障碍。
那么边缘型人格障碍者该怎样进行治疗呢?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免受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伤害呢?新的药物和心理疗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专业的心理医生指导下找到合适的药物,对症下药。有些人选择接受心理治疗,他们总是反复陷入同样的模式,比如感情反复受重挫、工作丢了一个又一个,或者总是有一些自毁倾向的行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心理疗法尤其有效。
书中的第二部分包含五种方法,帮助理清思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被边缘障碍过分影响。首先作者踢出我们要学会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睡一个好觉是首先需要你做的。给自己找个治疗师家人和朋友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倾听。不要把自己与他人隔绝开来,一定要与他人多多接触。不要个人化,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忧虑,快乐起来吧。戴尔•卡耐基在《如何停止忧虑,开始生活》中指出想要做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忧虑的人,需要学会划分自己的世界。感觉糟糕的时候,就不要假装没事。喊叫、尖叫、哭、对着墙扔东西,然后再睡一觉。醒来以后,煮点咖啡或者茶,进入解决问题的模式。多去想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向朋友和家人求助,寻求不一样的视角。把问题的相关事实罗列出来,一次只想一个问题,分析事实,衡量什么东西对自己最重要。接下来就是去做啦,加油!
在行动的的过程中我们尽量不要有低自尊的心态,不要怀疑自己,慢慢向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先学会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感受,慢慢找回自尊心。如果你很容易愤怒,容易生气,往往预示着有些东西需要改变。生气的是什么?对谁生气?原因是什么?一定不可以压抑着愤怒。可以找一个私密的地方,假装自己正在面对那个让你感到生气的人,大声告诉这个人你想说的话,你会发现对面的人是个不错的倾听者。写日记,听歌,运动只要你喜欢都值得尝试。长期无处安放的怒气渐渐深入骨髓之后,会成为一种慢性毒害,最终会导致抑郁。有时候我们从愤怒中学习也是一件好事,当别人误解你的时候告诉自己:“我不必向任何人证明什么”。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学会接受,人只活在当下,而非过去或者未来。不要停留在过去的阴影里责怪自己。学不会接受,只能看到自己缺乏的东西。接受最坏的情况,才能看见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最坏的情况也可能会发生,一旦接受了这种可能,人的心情也就很难往更低处跌。造成痛苦的不是哪件事,是我们寄托在事情上的价值判断。
《人间值得》作者九十高龄的恒子奶奶说,人间值得,只要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地活下去,绝大多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悲喜自渡也是自由。每天记得微笑,大笑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