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学校运营角度看真相
学校是独立的生命体,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
影响孩子分数最重要的因素;
父母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家长一定要用心去陪伴,去了解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个学校的各种特点。在孩子上学之前一定要对学校进行了解。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孩子进入社会的台阶,要学会适应学校而不是试图去让学校适应孩子。让学校如何更好的为孩子服务。厘清我们的目标是孩子的素质培养,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成长环境,为了让孩子以后安全的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学会做选择,独立思考,逐步具备走向社会的能力。家长是师生之间的润滑剂,帮助老师了解孩子,更好的适应学校。了解学校的运营思维,试着去理解和包容学校,学校如何让学校最大限度的为我们服务,助力我们达到培养孩子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去围着老师转。我们需要去了解学校的架构如:
老师的教育目标考核是什么
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怎么分配的
老师为什么要布置家庭作业
老师每天是如何工作的
普通老师与年纪组长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未来有能力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需要过的人生。希望他不会被这个社会欺骗。
2.心理预期。
很多时候我们焦虑的原因并非孩子的问题有多大,而是来自我们的的预期有多高,焦虑的本质在于比较,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没有那么优秀。比较是非常可怕的杀手锏。管理好家长心理预期,挖掘焦虑背后的根本所在,或许这才是淡定从容陪护的关键。不过高的要求孩子做他这个阶段无法达成的目标。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用放大镜去看他的优点。
反思:我们家不太容易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只看我们设定的目标,有些时候可能还是着急了一些,还需要缓慢一点。
3.以终为始规划孩子培养。
把孩子的管理看作一个超长期项目,期间变量多,反复性,事后难以补救等特点。列出孩子培养的基本维度。使用倒退法,把各个纬度拆解到不同的阶段去培养。如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习惯,兴趣,主动学习,情绪管理,拆分到小学6年中,每年相应的培养哪个相应维度。
放学后的任务清单,习惯的养成,而不是简单的催。
反思:这一点我们家爸爸做的很好,在家庭会议中,我们就对孩子各项目标培养进行了讨论,我们以最终希望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开始,顶层设计他的人生,各阶段需要掌握的能力。爸爸是很有想法的人,不会简单人云亦云,去照搬,有自己清晰的路径。我就是任务的监督者陪伴者,孩子是任务的执行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