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俗”少“出丑”

作者: 朱红玲 | 来源:发表于2021-12-25 13:11 被阅读0次

“入乡随俗”,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指人们到了陌生的地方,就要遵守这个地方的民族和习惯,以便更愉快地融入生活。

它出自: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可是,现实生活中,住往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我行我素,不符合民族习惯,往往会带来很多笑话。

了解民族习惯这么重要,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们都是按习俗办事

德国人忌讳问年龄、工资、婚姻等私事,不喜欢过问。

法国人头次见面不送礼,第二次要送,否则视为无礼。

美国人四点左右下班,而此时却是英国的下午茶时分。

中国人见面握手示好,日本人盛行鞠躬。

拇指和食指化成圈,美国表“OK”,在法国表示毫无价值,日本代表“金钱”,中国则表示数字“0”。

新加坡人偏爱“喜”“福”等字,预示着吉祥。

美国人忌讳“13”“3”“星期五”,认为它们象征灾难,也忌讳人前挖耳朵、抠鼻孔,咳嗽等。

“十里不同天”,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民族和习惯。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习惯,也无法改变别人的习惯。

习俗是无法改变的。但要学会融汇贯通,该保留自己习惯保留自己习惯,当随别异地习惯随异地习惯

中国的“客套话”不适用于外国

嘘寒问暖是中国人的大礼仪。人们互相问候,维持良好的交际。

问候时说的话,俗称“客套话”。

但是,与外国人讲话也讲客套,多数情况会被误解。

晩清时,李鸿章出使美国,回请宾客。在一大酒店点了丰盛的饭菜,被请的客人赞不绝口。

他却谦虚地说:“粗茶淡饭,不成敬意。”他把美味佳肴说成粗茶淡饭,大家很奇怪,酒店甚至提出了抗议。

结语

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甚至存在很大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多多地了解民族习惯,特别是懂得尊重当地习俗,免得闹出笑话!

相关文章

  • 牢记“习俗”少“出丑”

    “入乡随俗”,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指人们到了陌生的地方,就要遵守这个地方的民族和习惯,以便更愉快地融入生活。 ...

  • 生活·浑浑噩噩

    昨夜少风无雨,酒醒头疼无比。 今晨凉风起,略感舒适。 起身欲解渴,出丑,出丑,竟是昨夜酒! --波波卢

  • 牢记“少”与“笑”

    母亲99岁高龄,她身体健朗,思维清晰,年轻时所经历的事,说起来滔滔不绝。母亲的长寿,不是先天的遗传,也不是老天爷的...

  • 《出丑》

    须眉不及巾帼胆,勾首垂目顺地瘫。 拖拉焉得脱绝壁,恨将噩梦锁连环。

  • 出丑

    今天当着所有领导的面把上墙说成了上床。。。。这应该是上班这么久出的最大的丑吧。。。。 我总结了下是因为迟到慌里慌张...

  • 出丑

    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要什么,想得到什么。

  • 出丑

    我上初中的时候,一般只跟几个要好的同学同行同卧同学习,我那时候很怕羞,不敢跟老师说话,见到老师躲着走,在公众场合我...

  • 出丑

    以前的一个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每天哪怕出一个丑,也不要害怕,这不是证明你差。 而是说明,你正在慢慢变化,人最忌...

  • 出丑

    故事的开始,是女孩的手指被割了一个口子,不太深,但血流的有点多。 周围的人并没有随身携带创口贴的习惯。有人告诉她,...

  • 出丑

    说点什么呢?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好像临时被要求当众发言一样,平时私下里的口若悬河全都不见了,只担心说不好会在大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牢记“习俗”少“出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ed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