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俗”少“出丑”

作者: 朱红玲 | 来源:发表于2021-12-25 13:11 被阅读0次

    “入乡随俗”,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指人们到了陌生的地方,就要遵守这个地方的民族和习惯,以便更愉快地融入生活。

    它出自: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可是,现实生活中,住往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我行我素,不符合民族习惯,往往会带来很多笑话。

    了解民族习惯这么重要,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们都是按习俗办事

    德国人忌讳问年龄、工资、婚姻等私事,不喜欢过问。

    法国人头次见面不送礼,第二次要送,否则视为无礼。

    美国人四点左右下班,而此时却是英国的下午茶时分。

    中国人见面握手示好,日本人盛行鞠躬。

    拇指和食指化成圈,美国表“OK”,在法国表示毫无价值,日本代表“金钱”,中国则表示数字“0”。

    新加坡人偏爱“喜”“福”等字,预示着吉祥。

    美国人忌讳“13”“3”“星期五”,认为它们象征灾难,也忌讳人前挖耳朵、抠鼻孔,咳嗽等。

    “十里不同天”,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民族和习惯。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习惯,也无法改变别人的习惯。

    习俗是无法改变的。但要学会融汇贯通,该保留自己习惯保留自己习惯,当随别异地习惯随异地习惯

    中国的“客套话”不适用于外国

    嘘寒问暖是中国人的大礼仪。人们互相问候,维持良好的交际。

    问候时说的话,俗称“客套话”。

    但是,与外国人讲话也讲客套,多数情况会被误解。

    晩清时,李鸿章出使美国,回请宾客。在一大酒店点了丰盛的饭菜,被请的客人赞不绝口。

    他却谦虚地说:“粗茶淡饭,不成敬意。”他把美味佳肴说成粗茶淡饭,大家很奇怪,酒店甚至提出了抗议。

    结语

    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甚至存在很大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多多地了解民族习惯,特别是懂得尊重当地习俗,免得闹出笑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牢记“习俗”少“出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ed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