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归因效应

归因效应

作者: 奇葩爨 | 来源:发表于2019-08-13 01:49 被阅读0次

我们从来只是习惯于下意识去评判别人,而给自己留下诸多解释空间;任何事情出来,我们从来只是习惯于去抨击谩骂人,而不在意事件的真相。

归因理论,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应环境,往往对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一定的解释,即认知整体在认知过程中,根据他人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或某种行为特点推论出其他未知的特点,以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归因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归因方式影响到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强弱。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1.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2.社会推论问题。根据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做出合理的推论。

  3.行为的期望与预测。根据过去的典型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行为。

归因理论的常见现象

  1.基本归因错误

  指人们在评估他人的行为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2.自我服务偏见

  指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3.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1)选择性知觉,指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

  (2)晕轮效应,指根据个体的某一种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理、外貌),从而形成总体印象。

  (3)对比效应,指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常常受到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4)定型效应,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5)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

延伸了解:归因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

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景归因。

维纳的归因理论

1972年,维纳(B.Weiner)在海德归因理论与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维纳基本同意行为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他还提出一个新的维度,即把原因分为暂时的和稳定的两种。

三度归因理论

H.凯利提出的三度归因理论,又被称为多线索分析理论,或称共变归因理论,是凯利在吸收了海德的共变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多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归因的。人们从多种事件中积累信息,并且利用“共变原则”来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凯利认为,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时,可能用到三种形式的归因: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行为者对之做出反应的事件或他人),归因于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

对应推论理论

这个理论由Jones 和Davis 在1965年提出,此理论主张,当人们进行个人归因时,就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导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一个人所拥有的信息越多,他对该行为所作出的推论的对应性就越高。一个行为越是异乎寻常,则观察者对其原因推论的对应性就越大。

韦纳理论

1、控制点(因素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看完以上内容感觉的一头雾水?接下来就来个通俗易懂的小栗子来解释归因效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收集资料再详细学习哈!

例如你看到别人闯红灯,会下意识认为那个人没有规矩意识,没有道德;而如果是自己闯红灯,会认为自己是因为要赶时间。

同样的,你看到别的女孩去酒吧,会觉得她们是bad girl;而自己去酒吧,则是因为心情不好。

相关文章

  • 归因效应

    我们从来只是习惯于下意识去评判别人,而给自己留下诸多解释空间;任何事情出来,我们从来只是习惯于去抨击谩骂人,而不在...

  • 归因

    人们倾向于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特质归因(高解释水平,抽象),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情景归因——观察者-行动者效应,个体作为...

  • D15把人性弱点转化为优势

    知识卡片2 名称:投射效应 标签:心理、沟通 文/LQ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 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行动者——观察者效应是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 虽然,双方认知到的是同一行为,但是行动者倾向...

  • 感情中的投射效应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叫做“投射效应”,指的是习惯性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换句话来说,因为对方身上有...

  • 别用你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生活

    心理学里面有一种心理效应,叫做投射效应讲的是个人将自己的特点活或想法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

  • 黑暗里始终都有光的存在

    囿于「混沌」的「透明罩」之下,后来发现一些问题可以归因「情绪后效应」,不过还是以normal意识面对所有。 「漂泊...

  • “归因偏差”效应ll《教学中的心理效应》4

    做一件事失败时,你会认为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自身还是外部世界? 正确的归因往往能帮助我们找到原因,继而帮助我们改正或...

  • 管理学 初读,文科图书馆,9.18

    归因偏差 自我努力还是外部条件还是运气,作为管理者和活动者都有 晕轮效应 某维度表现好,就认为别的方面也好...

  • 《生命中的所有,都是为你而来》

    投射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因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em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