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看了几篇严家炎教授编选的新感觉派的小说后,再回过头去看他的前言。一字不剩,全读了。他的前言,其实就是导读,对我等普通读者来说,帮助实在大。
在前言里,他首先介绍了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又讲了新感觉派的创作特色(归纳有三:1.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2.主观感觉印象的刻意追求与小说形成技巧的花样翻新;3.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与心理分析小说的建立),并肯定了他们的创作成就。最后,他也批判地指出了这个流派的某些倾向性问题。摘录如下:
一.醉心于表现“二重人格”,而且较少批判地表现“二重人格”,就是会给文学创作带来误导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感觉派小说家所以热衷于表现二重人格,这同弗洛伊德学说主张人的“本我”都包含着与“性的冲动”相平行的“侵犯冲动”这种理论有直接关系,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本能就是自私的。总想“侵犯”或“占有”别人的,一旦“本我”受到“自我”(理智)或“超我”(道德)的限制,就会形成矛盾。因此,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这是弗洛伊德学说必然会得出的结论,接受弗洛伊德这种观点,当然就会醉心于刻画二重人格乃至多重人格。
二.新感觉派小说创作还接受了弗洛伊德学说的唯心史论的影响,对一些事件和人物作了不正确的解释(他认为,用作品去图解弗洛伊德主义,不是真正的文学创作)。到底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的逻辑去限制和匡正弗洛伊德学说,还是从弗洛伊德学说出发,修改生活本身的逻辑,使生活图景成为弗洛伊德学说的“注脚”?——这两种创作路子之间的距离和教训,实在是很能发人深省的。
三.新感觉派有一部分作品(主要是刘呐鸥、穆时英的些作品)存在着相当突出的颓废、悲观乃至绝望、色情的倾向。作品的这种悲观主义思想倾向,在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一方面反映了作者本身的虚无思想和阴暗心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当时这个流派在哲学、心理学和文艺思想上无批判地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最后他总结:如同新感觉派小说的功绩不应被遗忘一样,新感觉派创作中出现的这些倾向性问题,我们应该予以分析和评论。
这里有我感兴趣的话题和一些理解上的困惑:
1.感觉人的这种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一定不是先天(本我)具备的,它应该也一定是在后天(自我)的成长中、环境里和所受的教育教训带来的。文学作品是表现品,在写作时,是不是就看这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里的各种力量的治衡?是恶的一面取胜,还是善的一面取胜?是阴暗面取胜,还是阳光面取胜?是悲观主义取胜,还是乐观主义取胜?
2.老师说,“三角恋爱,哪怕是八角恋爱,本身不值得写,并非说这种无聊,红楼梦也可以看作是三角恋爱,关键是写它为了什么?表现。表现什么?体验。体验什么?体验体验。”又说,我们学习的内容很难,同时又很容易,因为我们只解决一个问题——意象。意象是精神的外化,精神是它。”精神是非理性的,写作是理性的。理性地写作时,如若体验的或表现了是恶的、阴暗的、悲观的意识意象,是不是就要努力抑制并克服,尽力展现善的、阳光的、乐观性的一面?
3.读书写作是自己的事,我们认真读书并认真写作都是为了在人生路上不断修正自己,滋养生命。严教授的倾向性批判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读书要慎读,写作要慎写?这和“写作是自由的”是不是又有些矛盾?
寻虎老师:
嗯,手头没电脑,我大致看了一下,现在靠回忆哦。文中你谈了严教授的看法,也谈了你的看法和困惑,总结是好的。
第一个呢,弗洛伊德的这个心理精神分析,或者是所有的精神分析,我之前说过的,肯定是不能当所谓的、一种客观的知识来看待,它是一个发展中的、是一种潜科学,有一些道理,但是有些东西还没有定论。至于怎么运用这个精神分析的知识,结合还是要以我为主,你是怎么体验呢?你不能图解,更不能说教,哪怕就是真理。
关于善恶的问题,这个我个人观点,既然是表现品,就不存在什么善恶不善恶的,你表现的是善就是善。反之,是恶就是恶,都值得表现。关键是你要表现出真和美。不是说我只能表现什么。
然后说到双重人格。双重人格这块是很值得探索的。只是这一块关于精神分析的理论或者心理学的理论也很多,研究了之后运用到文学作品当中当然是很好的了,这样的成功作品也很多,我不是推荐过那个24个比利吗,那是很经典的一个作品。双重人格当然也值得写,关键你要写好啊,这才是标准。什么叫好呢,就是美了。
但弗洛伊德没有提到多少什么双重人格的。但是双重人格是病,是人格分裂,不是精神分裂。精神分裂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幻听,幻视。如看到了幻象了,当真的了,或听到了一些古怪的声音,就是这样,主要还是这个潜意识的意思的。潜意识人人都有。
第三呢,新感觉派是有它的缺陷,就是说比较多的着迷于这个精神分析,好像就为这事干。但是它的价值也是毫无疑问的,这严教授说得也对。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探索,比如说作为一个作家,他写一些精神方面的分析与探索,因为这里很多奥秘,也不写什么社会呀,什么批判呀,什么东西的。一个正常的人,比如说他有精神分裂的,或者是有一些心理上的、潜意识的一些东西,需要表现的,他就写鸡毛蒜皮,我觉得完全可以。这并不是说作品一定要有什么意义,他表现的本身就是含义啊,含义比意义更重要。这不是哲学,不是说话只说一半,让你猜,但是文学作品不一样,文学作品是艺术,是一首诗。
艺术是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难道仅仅是思想吗?如果仅仅是思想的知识,那是绝对不会流传千古的。更多还是因为表现的含义。为什么叫意境呢、意韵呢?都是一些生命力里的一些术语。
关于读书慎读、写作慎写,这话肯定是没错的,那就是看他具体说的是什么内容了的。都是我之前也说过的,这叫慎重,读要读有营养的,不是逮着什么都拿来,那会很糟的。写作也是这样,你不走心,你把每次写作都在当作练笔,那你永远是在练笔。我是很反感练笔的。写作是从心而来的,你那种心里没有,没多大意义的随便写、应付写,是一种破坏和伤害。总之,一句话,读书是练笔,写作是实战。
另外,读后感其实不用写,提问最好。读后感理性,理性的文章尽量少写。我写随谈,是没办法,而且我聊天记录整理,我不会很认真整理的,能看懂就行,目的是不能太理性。文学写作和其他写作不一样,我平衡了理性和非理性,大家还做不到,理性对文学写作副作用大。
文学写作是一种精神的探索和展现。理解了,它说话,手承接,写下来,自动的,像走路吃饭一样自然、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