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继《美第奇效应》和《创新者的窘境》共读活动之后,终于见证了《Milestone交叉创新思维》不一样的体验和激发。
1.课程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三点:
1.创新思维,挑战你的信念:机会还是挑战
创新即面对未来,一切重新定义。创新来源,基于未来的思考,重构信念方式,保持好奇心。
联想到公司正在进行的二次销售模式转型。由于2015年启动的从员工制直营模式转到非员工制的中国方式直销模式以销售业绩减半为代价告终,去年底公司再次启动销售模式革新,从之前的中国式直销模式转为德国总部推崇的Single Level Direct Selling. 伤筋动骨的大举改革,很多人想当然地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过往的三年,曾经的销售人员都已经散落在各处,而且各有各的活路,极少人真正有以往那样的专注度从事本公司产品销售。
创新思维的方式,仿佛一道光照进了内心:那些已然存在的残缺,不正是自我修复,让一切变得更有生机的最有效途径嘛!
2.创新B-U-T模型
创新涵盖三个领域:以商业为中心的创新;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和以技术为中心的创新。
商业意味着有发展空间的;被市场接受的;可获取利润的。
用户意味着有用的;实用的;想要的。
技术意味着切实可行;实用有效;成本效益。
联想公司产品和营销推广模式,基于BUT模型,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例如以商业为中心的创新,我们要思考的是:
1.我们的盈利模式是怎么样的呢?
2.我们的可持续盈利的发展空间是什么呢?
3.我们与合作伙伴的互利方式是什么呢?
现行的线下推广模式,基于面对面示范体验,我们要思考的是,这样的模式是不是有发展空间?被市场接受?有多少获取利润的空间?
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1.我们把产品推向市场的方式是什么呢?
2.用户如何识别我们的品牌呢?他们如何看待我们?
3.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是怎样的呢?
对用户而言,这样的推广模式,是不是有用?实用?对方想要的呢?
以技术为中心的创新,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1.如果把服务视为产品,我们的核心设计是什么呢?
2.我们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呢?
2.我们的产品体系是什么呢?
4.我们的技术产品为用户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呢?
从技术层面而言,这种面对面体验销售模式,是不是切实可行?实用有效?有一定的成本效益?投入和产出平衡呢?
如果把销售推广模式看作是一款新上市的产品,从商业模式、用户体验到技术更新,都是值得我们点对点推敲的课程。
3.对标
针对创新的10个领域,通过对标的方式,找到切入点:
1.对标的地点有哪些?
2.对标让我们看到哪些机会?
3.有什么新的功能?有什么新的概念或服务?有什么新的可持续盈利模式?
4.基于对标,决定在哪里进行突破与创新呢?
2.学完课程最强烈的三点感受是:
1.交叉创新思维,一切皆有可能;
2.保持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保持对未来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
3.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对未来的向往,就没有创新的土壤。
3.课程带给我的三点自我思考是:
1.突破自我的联想壁垒,保持对一切事物的包容和接纳,找到更多的交叉点,而不是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
2.学会忍住不说,不急于表达惯性思维带来的线性思考答案,三思而后行,对脑海里闪现的直观回应,有相对清晰的解读方式,避免冲动;
3.学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人心。不以自己的喜好来与周围的人事物相处。美好未来一定是基于共创的。唯有不一样特性的人聚集在一起,才是最有可能共创出超乎想象的美好明天。
4.课程结束后的三个行动步骤是:
1.召集部门小伙伴,共同学习交叉创新思维的核心模块,共同探讨,基于二次转型的客观现实,如何以BUT模型为借鉴,设计出符合现场销售伙伴需求和期待的培训模块和运作方式;
2.设计促进现场伙伴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培训小游戏和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提高培训绩效;
3.节选B-U-T模块,组织分区经理层面的交叉创新思维工作坊,激发参与度的同时,共创出更符合客观事实的发现潜在客户,推动销售和吸引更多新人的销售模式,构建进人、育人、留人的闭环,推动销售组织持续健康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