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80%的那一部分;在这所谓的80%部分中又有那一部分人是20%的这一部分呢?我们自打接受教育以来就是在以一个接收者的身份进行知识的输入;如果说也有输出的部分,那就应该是考试的结果了。我们似乎很少去总结和反思这个过程,总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就这样我从幼稚园读到了小学,从小学读到了初中,从初中读到了高中,从高中进入了大学。面临毕业季的时候,有一部分同学因为上学的惯性,即便没有酷爱读书和科研,却也就按部就班地读了研,而后选择了攻博;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因为周边的同学开始了找工作,也就紧随求职大军的步伐开始了工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一头扎进了一个行业,如果比较幸运,刚好进入了自己喜欢方向或行业,倒还好说;就怕是到时候才发现,每找一个都不能够令自己诚心如意;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看着同龄人事业有成,自己却一事无成;你开始恐慌,这种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不仅仅来自工作还有来自自我的不断怀疑和否定;你似乎看起来每一步都没有错,但结果却告诉你,你错了。
我记得又在网上读到过一句话,当方向错的时候,停下来就是最好的及时止损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习惯了人云亦云,是因为害怕自己被孤立;其实,不同的圈子没有必要强融;因为即便你被接纳了,你仍然不会快乐,也不会真正的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当然了,你肯定又要说,我怎么就不会真正的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了?客观地分析一下原因:假如这个圈子低于你当前的综合水平,1)你进入了,却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退出又会被孤立;2)即便你和这个圈子的人相处的还不错,但也基本只是表面还不错而已;3)你真的融入了这个圈层,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当你感觉到自己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你会非常的难过和痛苦;加入这个圈子高于你当前的综合水平,1)你进入了,却发现自己太菜鸟太菜鸟了,基本没人拿你当回事儿;2)即便你觉得自己和他们的关系还可以,但是你自己内心也是各种不安和焦虑,因为你太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了;3)最后的最后当然是你很荣幸的成为了他们中的一份子,可这需要的是不断地自我提升,并不是因为你的强行加入而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他们中的一份子。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就是我们总是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还美其名曰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在铺路;我不否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为了未来不断地铺路;可你有没有仔细考虑过,这样的方式或方法是性价比及其低廉的一种方式。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来进行自我投资,可能会取得更大的价值效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