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伙伴都有读书的习惯,今天简单分享一点关于读书的经验
1. 一定要提前制定读书计划
我们时常会看到各种优秀的书单,当时想着一定要买来看看,但久而久之,就不了了之,你是这样的吗?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自己的阅读清单,把自己想读的书,一本一本列进去
到了做年计划或者月计划的时候,再把这份阅读清单拿出来,看下一个时间,我该提升哪些方面,我想读什么书,该读什么书啦。
2. 切勿盲目买书
我以前经常盲目买书,别人一推荐,立马就下单,到最后很多书都没有看完
现在基本不会了,别人推荐的书,我要先去网上看看目录或者书评,看看是不是自己当下要用的,如果是自己能用到的就会买回来,如果是当下用不到的就先不买
另外买书可以先购买电子版,相比纸质书籍,电子版本的价格便宜
不过觉得好的,经典的,还是直接买纸质书
当然有人喜欢读电子的,有人喜欢读纸质的,这个就根据自己的爱好来
不过有一个陷阱需要避免,就是不要因为电子书获取成本低,就盲目购买,容易造成屯书多于看书,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会产生焦虑。
3. 对书籍分类、分级
你们平时对书进行分类吗?
我会把需要阅读的书分成四个类别:
专业类--这是和我们的本职工作和技能息息相关的书籍
提升类--除了专业类书籍,这一类书同样重要,可以是效率类、本职工作以外的技能类等等
知识类--这一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业余知识,或增强某方面的意识
休闲类--这一类相对比较少,基本以小说类为主
分级的话,这四个类别的重要程度是依次递减的。
4. 多样化的阅读场景
我们根据情境同时阅读2-3本书的效率,比只读1本要高,怎么理解呢?
因为有些书是需要专门的时间来阅读的(专业类和提升类),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
而有些书,可以利用空闲甚至是碎片时间来阅读(知识类和休闲类)
还有一些书,甚至都不需要阅读,利用步行、乘车的时间,打开一些听书的App,就能被动吸收
5. 要有输出
在阅读专业和提升类书籍后,一定要有所输出,这在促使我们阅读时更加用心的同时,更是对阅读成果的检验
输出主要有笔记、 书评、 分享
1、笔记——在阅读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书中的要点,记录要点并不是单纯的把书中的目录和粗体重点抄一遍,而应该按照自己的理解,提炼出书中的重要内容框架,即要点。这个框架,应该以能够帮助自己回忆起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为目标。
2、书评——阅读完一本书, 花2-3个番茄时间,写一个简单的书评,会有利于更好的内化这本书,书评一般包含这些因素: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从这本书中收获了什么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书中的哪些观点和技巧,可以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3、分享——这是检验自己对一本书了解程度的最佳方法,如果你读完一本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与他人分享,那么你对这本书的了解是毋庸置疑的。
好啦,今天的读书经验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看到该文章的你有所帮助,感恩相遇!
读书让我们进步
网友评论